简明经济学 潜在增长力与生产率

第3讲 资源分配与生产率

深尾京司
RIETI教职研究员

  本讲论述产业间的资源分配与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在学历、年龄、性别、工作中的地位等相同的条件下,即使同种类型的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工资率)也因产业(行业)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投入资本的情况也一样,产业之间获得的收益(资本收益率)有很大的差距。当这种差距反映劳动、资本的生产效率时,如果能够纠正阻碍劳动、资本移动的制度上的偏差,将这些资源从工资率和资本收益率低的产业移动到高的产业,就能够增大国内生产总值(GDP)。例如,如果某个劳动者从工资低的零售业转行到工资高的金融业,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率上涨的主要因素。这就是资源的再分配效应。

  从宏观看,资源再分配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率呢?经济增长率由三个方面构成:⑴劳动投入增加;⑵资本投入增加;⑶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依据再分配效应属于这项三中的哪一项,对比不同的两种手法(增长核算),衡量资源再分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按照新的增长核算(笔者等人参加的JIP等)手法,再分配效应作为劳动、资本的投入增加(劳动和资本从低工资、低效益向高工资、高效益转变这一意义上的质的改善)来测算。但是传统的增长核算手法则不同,同类劳动和资本,即使产业(工资率、收益率)不同,也作为同质劳动和资本,再分配效应包含在TFP增长的一部分中。也就是说,再分配对增长率推动的效应,等于传统手法测定的TFP增长率与新手法测定的TFP增长率之差。

  下表归纳了不包括政府等部门的日本民间部门的这一关系。由此可知,近年来一方面资本的再分配效应出现恶化趋势,但另一方面劳动的再分配效应呈现扩大的倾向,1990年以后按照传统手法测定的TFP增加多半都是劳动再分配效应引起的。这是因为农业、纤维等工资率低的行业劳动投入降低,而信息、法律事务、财会等工资率高的行业劳动投入增长的缘故。

日本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原载于2007年12月14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7年2月28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