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 财政改革

第4讲 总债务还是纯债务?

伊藤隆敏
RIETI教职研究员

  围绕财政重建,前几讲主要谈了关于“增长率与利率的论战”,接下来考察一下总债务与纯债务的争论。

  这场争论正式开始的起因之一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Weinstein的一篇论文(与芝加哥大学Broda教授合著)。两位教授把从总债务中扣除政府机关金融资产后的部分定义为纯债务,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的状况进行计算的结果,2002年度政府的一般总债务虽然达到国内总产值(GDP)的161%,但公共部门的纯债务只有64%左右。

  他们还提出,如果设想日本银行持有的国债水准今后也将得到维持,那么由于日本银行与政府相联,银行持有的国债就可以抵消债务,结果,纯债务与GDP比就将缩减到46%。

  不过,还有其他应做调整的因素,就是“不良债权”的处理问题。可以这样认为,公共部门对民间部门所持债权里也有不良债权,在其潜在性损失(政府进行处理的部分)里也有本来应计算为债务的部分。

  两位教授在考虑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他们参考了有关不良债权的(庆应义塾大学副教授土居丈朗等)研究结果,并做了调整,最后虽然纯债务与GDP比有所上升,但即使如此,也只停留在62%左右(附带说明一下,在两位教授的计算里,没有包含房地产等实物资产,如果把这些要素也考虑进去,纯债务与GDP比将进一步变化)。

  两位教授进而认为,日本的低出生率可望不久得以恢复,综合考虑之下,即使税率不提高至欧洲同等水平,日本的财政也可以继续维持(债务余额与GDP比的上升趋势早晚可以得到控制)。

  当然,他们也并不否定,如果赤字继续失控,日本的财政必将破产。但他们主张,没有必要急速紧缩财政。通过缓慢地削减年度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控制纯债务与GDP比的上升,继而在不久的将来转为下降。

  这种看法似乎给财政重建的乐观论者带来了鼓舞,但是也有不少反对意见。下一讲我们将重点看一看这些批判意见。

原载于2006年5月29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6年7月20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