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 财政改革

第2讲 多马模型

伊藤隆敏
RIETI教职研究员

  不久前,在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上,对衡量财政状况的政府债务余额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进行了讨论。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为使财政处于可维持状态就要抑制这一比率,出于这种考虑,除了强调上次提到的消除初步平衡(基础财政收支)的赤字以外,还探讨了“名义GDP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要高于名义利率”的条件。这就是被称为“多马模型”(多马是提倡者的名字)的问题,与之相关联,发生了所谓“增长率对利率之争”。

  债务余额作为政府债务余额与名义GDP之比的分子,会因基础财政收支的赤字和债务利息的膨胀而增加。在此,基础财政收支正好实现平衡的时候,债务余额的增加率与债务利息率相一致。

  总之,基础财政收支正好实现均衡的时候,债务余额对名义GDP的比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决定于分子增加(利率)和分母增加(经济发展率)的大小。假如名义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只要保持基础财政收支的均衡,也许要花一些时间,但债务对GDP比率会下降。当然,如果基础财政收支实现盈余,这个比率会下降得更快。

  另一方面,当名义增长率低于名义利率时,如果基础财政收支没有相应的盈余,债务对GDP之比就有可能持续上升。

  也就是说,围绕财政重建的“增长率和利率之争”,也可以看作是需要进行多大幅度财政紧缩的议论。

  关于这一点,理论性定理从历史角度来看是否有决定性依据呢?在理论方面,有属于新古典派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索洛增长模式等。根据这些理论,在设定几个单纯的假定基础上,在促进长期最佳增长的情况下,显示出利率高于增长率(实际水平)的结果(也会由于利率的处理方法而发生变化)。

  此外,根据国外的研究,虽然不满足多马模型,但财政处于可维持状态的发达国家也有不少。考虑到这一点,也许可以不必墨守成规地考虑这个模型。

原载于2006年5月25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6年7月6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