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挑战预测

第10讲 通过危机继续进化

藤原一平
教职研究员

  从1980年代前半期至2000年代中期被称为"超稳定"时期,经济变化较小,通胀率也比较稳定。纳入了价格粘性和预期影响的动态概率一般均衡(DSGE)模型一直被认为能够正确地描绘经济状况。

  对这种看法提出疑问的是2008年以后的世界金融危机,这次危机被称为百年不遇,由于没能预测到危机,对DSGE模型的批评也高涨起来。

  不过,有些批评意见是出于误解,例如有人批评"模型里没有纳入金融因素"。但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清泷信宏教授等人于1990年代设计的模型,考虑了金融市场的中介功能不够高效的情况,这个模型显示出,在受到负面冲击时,经济低迷更严重更长期。

  应克服的课题当然有很多,泡沫经济等金融方面的不均衡逐渐积累,在迎来临界点时危机爆发的机制显示也是其中的一个。还有像雷曼危机这样的事件,是认为它"无法预测",还是主张把危机发生概率不断升高的状况纳入模型,对此也展开了讨论。

  回顾历史,在大恐慌后凯恩斯模型登上舞台,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同时发生的70年代以后,着眼于供给方因素的模型得到发展。80年代以后,在通货膨胀趋于平静的过程中,纳入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学派的思考方法(通过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重要性等)广泛普及,本次介绍的动态模型得到了应用。

  经济预测模型通过各种危机反复进化,DSGE模型也必将一边纳入通过此次金融危机获得的知识见解,一边继续发展下去。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4年6月25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4年8月1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