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从微观数据看社会保障

第1讲 被忽视的视角

清水谷谕
顾问研究员

  在老龄化已经成为现实和急剧的财政状况恶化之中,有关社会保障改革的讨论日趋白热化。但是,这些讨论似乎出现了穷途末路之势。

  以往的一般做法是,首先以比较可信的未来人口推算为基础,以此乘上社会保障核心的年金、医疗、护理等人均费用,来推算未来时点的社会保障费总额,然后将这一推算与未来的财政收支预测进行比较,找出财源不足的部分。也就是说,讨论集中于财源论,大多是为弥补帐目不足而推算出消费税的增幅。当然,确保财源是制度的大前提,但是只靠这一点并不能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

  以往的讨论忽视了以下关键点。首先是个人的多样化。在宏观的财源论上,为了简化,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以典型的老年人为假设对象。然而这是不现实的假设。在老年人中,由于与家属和地区社会的关系各不相同,因此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健康方面也存在差距。并不是以"老年人"为假设对象就能进行讨论的简单问题。

  其次,缺乏在经济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个人动机的观点。例如,提高自己负担额会使医疗和护理的需求减少,但是减少程度会因需求者和设施形式的不同而各异。此外,各国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领取年金的金额减少会刺激老年人的劳动供给。财源论中使用的未来人均社会保障费用只不过是机械地按照一定的增减率套算的数据,并没有充分引进激励结构的实证行证据。

  此外,某一政策的变化通过激励机制波及到其他领域的情况很多,然而以往的社会保障讨论却一直没有充分超越领域的屏障。这样,就不会形成为降低保险费而持续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减少利用医疗和护理服务等基于激励机制的想法。而且,财源论还假定未来发展结构稳定。但是,比如劳动收入和健康状况,因年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为了对这种多样性与激励机制进行明确的分析,需要从微观数据展望社会保障。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1年9月9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1年12月21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