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大学升学率与工资差距

第七讲 大学教育的方向

川口大司
RIETI教职研究员

  在上一讲中,笔者运用相关数据指出,如果使用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似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日本与美国的大学毕业劳动者和高中毕业劳动者工资差距的演变,以及一生工资的上涨情况。在本讲中,笔者将预测从这些分析结果得出的关于今后工资差距的动向,并指出若干政策上的意义,结束本连载。

  笔者已经指出过,大学毕业劳动者和高中毕业劳动者的工资差距,还会受到相对供给的影响。今后几年,大学升学率停止增长的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劳动者将成为中坚力量,以中老年为中心的大学毕业劳动者和高中毕业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估计将会扩大。不过,到了其后70年代出生的大学毕业升学率急速增加的年龄层成为劳动者主力军时,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将会收缩。

  今后以IT(信息技术)化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将持续下去,要求劳动者具备的技能不断升级。教育事业如何适应这一需求,不仅将决定日本今后的经济水平,也将决定工资差距。因此,今后虽然18岁人口将继续减少,但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升学率,推进劳动者的高技能化。

  在大学升学率已经超过50%的情况下,要求大学教育的内容也应根据大学的水平呈现多元化,大学方面也积极采取对策。例如,在工科院系从初中水平的数学复习开始进行教育,或者为了提高一般的读写能力,让学生提交报告文章,教员认真地批改后交还给学生,这些教育方法已经广为人知。我们不应哀叹这种变化,而应积极地给予正面评价。

  此外,近年来,大学升学率依赖于父母收入的现象广为人知,对此一般解释为,这是因为父母的收入较低,无法筹措学费。在美国也存在同样现象,对此,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海克曼(James J. Heckman)等人,通过对大量的个人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低收入阶层的高中生不具备接受大学教育基础学力是造成大学升学率低迷的重要原因,他们强调,对于提高大学升学率来说,提高整个低收入阶层的基础学力比充实大学的奖学金更有效。日本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情况与美国不同,所以在日本提出同样的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尚不明确,但是,对大学升学的决定性因素积累更多的研究成果,研究各个收入阶层的子女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干预手段,从费效比方面进行科学的讨论。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0年9月22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0年3月3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