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大学升学率与工资差距

第五讲 人力资本假说

川口大司
RIETI教职研究员

  从大学毕业劳动者与高中毕业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异的长期动向来看,显示出日美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大学升学率和毕业率的长期时序差异来加以解释。虽然因时期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日美两国都是大学毕业劳动者得到的单位时间工资比高中毕业劳动者高35~60%。

  接受教育期间较长的人得到的工资也比较高,这一解释在经济学上主要有两个假说。一个是"人力资本假说",即由于接受了教育,劳动者的生产率也得到提高;另一个是"信号传递(signaling)假说",即原本就具有较高能力的劳动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之高而接受了较高水平的教育。根据前者的说法,教育使劳动者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但是如果按照后者的说法,教育与劳动者的生产率没有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现在"能力"不高的人也能上大学,因此也可以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价值下降,对缓和工资差距问题做出了贡献。这或许是对信号传递假说的暗中支持。

  两个假说都积累了许多研究,人力资本假说的重要性得到了支持。在历史上之所以出现了人力资本假说,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者发现,在解释一国的经济增长时,教育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信号传递假说很难解释这种宏观层面的变量关系,而且这一假说难以解释:如果只是传递"能力"信号的话,只要使用廉价的方法传递信号即可,不需要在智力测试中获得优异成绩,何必交纳四年的学费,牺牲获得收入的机会,采取上大学这一高昂的传递信号的方式呢?

  此外,如果传递信号假说是正确的,那么在高水平教育和高工资的相关关系背后,就应该具备高"能力"。但是美国的许多研究显示出,通过智力测试的成绩等,虽然可以观察到教育、工资和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然而即使能力不高,教育与工资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而且,由于义务教育年限延长、附近新建了大学等与"能力"无关的因素,使接受教育的年数延长,工资升高的事例也广为人知。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副教授安井健悟和神户大学副教授佐野晋平,使用大阪大学制作的数据,并使用父母的学历和初中三年级时的成绩等变量来代替"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考虑到这些变量,那么虽然接受教育年数与收入的关系较弱,只有30%左右,但是仍然存在较密切的相关关系。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0年9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0年2月10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