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经济学——大学升学率与工资差距

第四讲 大学毕业劳动者的供给增加

川口大司
RIETI教职研究员

  在美国,1950年以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由于大学毕业率增长停滞,大学毕业劳动者变得稀少,因此大学毕业劳动者和高中毕业劳动者的工资差距加大。那么,在日本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根据文部科学省关于大学升学率长期变化情况的学校基本调查结果制作的图表(参见下图)。

图:日本的大学升学率
图:日本的大学升学率

  四年制大学的升学率,在战后并非一直上升。战后的大学升学率是由18岁人口和大学招生人数的相对关系决定的。例如,1946年出生的人口大约为170万人,而1947年~1949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每年达270万人。因此,1946年出生的人满18岁时的1964年,男生大学升学率急剧上升至25%,但是第二年却下跌到20%。其后由于大学招生人数扩大,到1975年达到了41%。

  然而,从1960年左右到1974年人口增加时期出生的人到上大学的年龄时,大学扩招变得难以获得批准,男生大学升学率下降,1990年下跌到33.4%。其后由于1991年制定了大学开设标准的大纲,大学招生人数增加,以及18岁人口减少,使大学升学率再次上升,2009年男生大学升学率达到55.9%。

  笔者在上一讲中曾经指出,日本的大学毕业劳动者和高中毕业劳动者的工资差距在90年代比较稳定,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以前大学升学率从20%左右急速上升至40%左右的50年代出生的人们进入30岁~50岁,处于劳动旺盛时期。大学毕业劳动者的供给比高中毕业劳动者相对增加,可以解释90年代大学毕业劳动者与高中毕业劳动者的工资差距比较稳定这一现象。实际上,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的森悠子女士和笔者在经济产业研究所利用截至2002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出,这一预测基本正确。2000年代以后,日本的大学毕业劳动者和高中毕业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渐扩大,其中尤其是35岁至49岁年龄层比较显著,估计这与1975年到1990年期间男生大学升学率增长停滞相关联。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大学毕业劳动者与高中毕业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之所以没有扩大,不可否认,是因为使用高新信息技术迟缓,与美国相比,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难以发生,在长期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下,反映供求关系的工资调整难以进行等问题,带来了劳动供给因素以外的影响。不过,在讨论工资差距的长期动向时,不能忽视大学升学率的长期动向。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0年9月17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0年2月3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