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亚洲 通过常设监督机构进行货币协调

小川英治
RIETI教职研究员

  Asahi Asia Fellow Forum第六次论坛于1月29日召开,根据早稻田大学教授榊原英资和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小林庆一郎的发言,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在此,笔者将阐述危机给亚洲提出的课题。

  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经济缺乏充足的国内储蓄,表现为经常项目收支赤字。因此,引起次级房贷问题的住宅投资热必须由外国不断流入资金,依靠经常收支项目盈余国家的剩余资金支撑。东亚的金融机构所遭受的次级房贷证券化商品的损失并不太大,这主要是由于东亚的资金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但是欧洲金融机构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在此次危机中发现,各产油国的经常项目收支盈余通过欧洲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投资到美国的住宅市场。不仅如此,以持有次级房贷证券化商品的欧洲金融机构为中心,人们怀疑与这些金融机构有金融交易的金融机构也会破产,使所谓交易对手风险升高。

  欧元圈16国在地区内的经济交易使用欧元结算,而与地区外进行经济交易时依然使用美元结算。这样,交易对手风险升高的欧洲金融机构难以筹集到美元,美元陷入流动性不足。所以,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的货币美元没有暴跌,反而是欧元和英镑等欧洲货币出现暴跌。

◆◆◆

  此次危机表明,美元没有暴跌,而面临金融危机国家的金融机构的交易对手风险升高,美元资金无法筹集,美元的流动性不足(需求过剩),造成该国货币暴跌。

  目前经济恢复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已经得到一个教训。即使在地区内部已经脱离了关键货币美元的欧元,由于与地区外进行交易时仍然使用美元结算,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导致货币暴跌。不仅限于对地区外,在地区内部,东亚经济仍然依赖关键货币美元,如果将经常项目收支盈余更加积极地运用在次级房贷证券化商品中,与欧洲同样陷入金融危机的话,那么包括日元在内,东亚货币恐怕会比欧元跌得更惨。想到这些让人不寒而栗。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前由于大量资金流入而使一部分汇率较高的东亚货币贬值。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韩国元。另一方面,亚洲货币中汇率比较低的日元和人民币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汇率有所上升。

  为阻止韩国元暴跌,韩国政府需要美元资金,但是韩国政府并没有利用东盟(ASEAN)+日中韩在2000年同意的地区货币合作——清迈协议(CMI)的货币互换协议。而是跑到美联储,缔结新的货币互换协议,直接借入美元资金。之所以没有利用现成的CMI的货币互换协议,是由于有“国际货币基金(IMF)附加条件”。它要求韩国政府只有接受了IMF的金融支援,才能启动货币互换协议,启动总额的80%受到IMF附加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在日中韩首脑会议上确定的加额货币互换协议是提供日元短期流动,不受IMF附加条件的限制。

◆◆◆

  为了在东亚实现有效的地区货币协调,需要缓解甚至废除IMF附加条件对CMI的制约。那么,如果废除IMF的附加条件,就需要建立根据各自的判断启动货币互换协议的决策体制,建立日常性的监督体制,随时监测各国经济是否陷入货币危机。此外,还需要同时进行日常性防止货币危机的有效监视。为使上述活动成为可能,不仅每年需要召开一两次会议,还需要设立常设机构。这一机构设置在亚洲开发银行,还是设置在ASEAN+3财政部长级会议之下尚须商榷。无论如何,我们希望发展拥有常设机构的CMI体制。

禁止一切未经作者及朝日新闻社允许的转载、转发等侵权行为

2009年2月16日《朝日新闻》

2009年5月1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