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化缩小收入差距

小林庆一郎
高级研究员

  收入差距扩大和老龄化日趋严重不仅是日本的问题,而且是世界性课题。日前RIETI高级研究员小林庆一郎先生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从技术变化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缘由。

◆◆◆

  收入距差扩大和老龄化日趋严重不仅是日本的问题,而且是世界性课题。本文将时间轴扩展为数十年,从长期的角度,以市场经济本身变得宽松的"自我复原能力"思考这个问题。出发点是9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教授Kamer Daron Acemoglu提倡的有向技术变迁理论(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DTC理论)。

  发达国家从70年代开始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日本也从80年代起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于2000年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MIT教授David H. Autor等人于2006年发表的论文,认为美国劳动市场两极分化(参见关键词解释)日趋严重。但是这种趋势未必永久持续。

  通常,经济学假设技术进步的方向性由自然科学和工学决定,独立于经济与社会的状态。而DTC理论的崭新之处在于认为市场经济的状态决定技术变化的方向。根据该理论,当前的技术趋势反映了收入差距扩大这一市场状态,将来有可能改变方向。从长远来看,技术趋势将向收入差距缩小变化。

  Acemoglu理论的精髓十分简单。企业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推进研究开发,在开发新技术时,大量使用丰富存在的生产资源,努力节省稀有生产资源。结果技术变化就会朝重点使用丰富存在的生产资源,节省稀有资源的方向推进。这是通过市场资源的多寡,决定技术变化方向的理论。

  例如美国大学毕业劳动者与高中毕业以下学历的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大学毕业人才的供给量增加。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大学毕业人才较以前相对廉价。这时企业就会改变技术开发的方向,以便更有效地使用人数增加的大学毕业生,结果,大学毕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工资上升,收入差距扩大。

  长期性收入差距的变化也可以用相同的理论加以说明。18世纪因蒸汽机车的发明而爆发的产业革命产生了大量无法跟上技术框架变化的非熟练工人。结果造成了19世纪上半叶收入差距的扩大。

  之后,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由于企业大量使用廉价的非熟练工人,节约使用有一技之长的高价劳动力,使批量生产等的技术得到发展,以非熟练工人为核心的生产技术得到普及。这些变化的结果,对非熟练劳动的需求增多,他们的工资上升,形成了中产阶层。

  这就是被称为"差距循环"的思考方式。因科学的进步而引起的信息化等技术体系的变化,每半个世纪至一个世纪发生一次。这时,少数胜出者(新技术体系中的高技能人才)与跟不上变化的大多数人(低技能人才)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但是,不久技术进步的方向性就会变为缩小这种差距。结果出现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缩小不断反复的"差距循环"。差距不会一直扩大,迟早会转向缩小。市场具有自我复原能力。

  关于差距的扩大与缩小还有Kuznets曲线理论(参见关键词解释),该理论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缩小是伴随18世纪至20世纪的现代化过程只出现一次的现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缩小循环往复的思考方式,可以说是对Kuznets曲线理论的总结。

  在技术变革期收入差距扩大,其后缩小的理论模型在其他领域也存在。例如,哈佛大学教授Phillipe Aghion的论文分析了企业和劳动者如何适应能够广泛应用的基干技术被置换的过渡时期。

  根据该分析,在适应能力受到考验的环境变化初期阶段,需要学习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收入随之差距扩大。但是随着新技术的普及,高技能人才需求减少,收入差距也随之缩小。在这一理论中,新技术的普及本身缩小了工资差异。DTC理论与此不同,强调改变技术进步的方向使收入差距缩小的市场自我复原能力。

  那么,今后日本乃至全世界收入差距问题将怎样演变呢?总结归纳近年的研究可以发现,现在的收入差距扩大意味着在信息化这一新技术框架中,低技能劳动力正廉价大量地进入供给。

  从事定型事务工作的白领阶层,在信息化之前都是中产阶层。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工作被计算机夺去,成为低技能人才。而信息时代的高技能劳动力(创造性知识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这与19世纪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类似。

  根据DTC理论,预测今后十年的发展,技术变化将朝节约高技能劳动力,增加使用低技能劳动力的方向发展。可以预测,技术体系变化的结果,即使是普通人,不具备出类拔萃的创造性,也能够使用信息技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这样,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增高,工资上涨,从长远来看,收入差距必然逐步缩小。

  在低生育率老龄化领域也可以从DTC理论中得到技术革新方面的重要启示。本次国会已倾向于提高消费税,税制和年金制度的改革毕竟是财政问题,65岁以上人口与适龄劳动人口的比率基本上达到1:1的"一背一"社会也将在本世纪中叶到来。

  到那时,承担每位老年人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年轻劳动力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如果护理技术仍旧为劳动集约型,就会出现服务供给不足,价格暴涨,年金制度即使维持在现有水平,老年人的生活也会恶化。即使厚生劳动省继续压低护理价格,也同样会导致服务供给量减少,等候服务的时间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降低。

  根据DTC理论,企业会节省对稀有劳动的投入,提高对资本投入的依存度,改变老年人护理产业的技术结构。因此,在日本,企业应该努力开发技术,使医疗和护理等服务变为资本集约型产业(护理劳动者使用的机器人服装、护理床具的机械化等)。如果实现了这样的技术变化,就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护理劳动者的工资等,使老龄化带来的许多困难得到缓解。

  企业出于利润动机进行的技术开发,最终会缓解收入差距和老龄化带来的困难。市场经济不只是通过价格调整实现平衡,还会通过改变技术变化的方向,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即使在我们这一代无法完全实现,到下一代,市场的自我复原能力也必将改善社会。可以说,它将为困难的时代带来希望。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2年7月23日《日本经济新闻》

关键词
  • [劳动市场的两极分化]
      指中等收入阶层分化为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还伴随着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由于引进了计算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创意人员等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因提高了生产率而获得高收入,而不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被计算机夺取了工作,出现低收入化。
  • [Kuznets曲线]
      在经济发展中,随着国民人均产值增加,收入差距也扩大,其后,又出现缩小趋势的曲线。现代化使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其后,随着人们对工业化的适应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的发展,收入的不平等程度降低。这是经济学家Simon Kuznets提出的学说。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