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目标“柔软的框架”

伊藤隆敏
RIETI教职研究员

  日美欧之所以没有引进通货膨胀目标政策是由于与政治程序纠缠在一起的缘故。引进该政策的各国一般都采用“柔软的框架”,日本银行本身虽对通货膨胀目标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但今年3月的“对稳定物价的理解”实际上与该政策类似。

日美欧不采用是出于政治上的理由

  1990年以后,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及货币政策的框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中央银行不仅从政府中独立出来,同时人们还要求他们采取透明的货币政策并承担对政策的说明责任(accountability)。此外,1990年新西兰储备银行(中央银行)采用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被许多国家采纳,并对内容进行了完善。现在,除了日本银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欧洲中央银行(ECB)以外,许多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纳了通货膨胀目标政策。

  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评价在过去15年间也大体上得以确立。在采纳该政策的国家也博得了好评,人们认为该政策使“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变得融洽,在与市场的对话中也发挥作用”。除了由于加入欧盟货币政策本身不再存在的国家之外,还没有国家终止通货膨胀目标。

  日美欧之所以尚未采用该政策与其说是出于经济学上的原因,不如说是由于来自与政治过程结合在一起的反对声音。本文在对日美进行政治经济学考察的基础上,对今后进行了展望。在此之前,首先简单地复习一下通货膨胀目标政策。

  所谓通货膨胀目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就货币政策的数值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实施手段则完全由中央银行的自由裁量的框架。即使政府和中央银行之间在操纵利率的时机与幅度上存在不同意见,也不使其发展为政治冲突,官员也不会发表:“中央银行现在不应该提高利率”的言论。

  此外,由于中央银行对政策的结果负责,所以就有责任对中期(约2-3年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的既往政策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即便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通货膨胀目标政策也可以说是使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变得更为对等、独立,使他们之间的摩擦消声匿迹。

  由于货币政策发挥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中央银行在考虑到所有宏观变量的同时,为了使未来的通货膨胀率稳定地维持在目标水平(范围)而制定并实施金融政策。所谓确保中长期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水平的政策并不是指使通货膨胀率仅仅在某一时点与目标范围的中心值目标相一致的政策。如果平均来看与目标一致的话,根据来自内部外部对经济的冲击的种类,也可以考虑通货膨胀率以外的变量(增长率)。姑且将此称之为“柔软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框架”。

  美国之所以不引进该政策的首要理由在于今年1月底退休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通货膨胀目标采取怀疑的态度。根据公开的会议记录要点,美联储已经认真地就此问题讨论过很多次。举例来说,在去年2月1-2日举行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上,赞成派就主张:“可以将长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期(预计)固定下来”“是深化与市场对话的手段”等。

没有宣言的美国也获得了市场的信任

  反对派对此提出了下面三个理由。第一,FRB已经通过法律将“雇用最大化”及“稳定物价”设定为目标,如果只提出通货膨胀目标,与担心忽视就业问题的议会的关系就会恶化。第二,担心政策有所偏向则会制约政策的启动。第三,通货膨胀预期已经稳定在非常低的水平上,看不出公布数值有什么意义。

  得到议会及市场充分信任的前主席可以说即便在FOMC的运营上也存在“独裁性”影响力。在做出重要的决定之前,他总是说服其他成员,必定形成多数派才采取行动。为此,在FOMC并没有做出特别决定而是一直“维持现状”。

  但是,即使是在美国,对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理解也得到了充分的推进。具有个人权威的前主席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公开宣称,但市场也知道是以1-3%的通货膨胀率为目标的,现在稳定地在低水平上延伸的策略大体上也是成功的。

  2月上任的伯南克美联储主席本来是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支持者,他曾提到过,中期的理想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是1-2%则“是很舒服的水平”。除他以外,还包括克罗兹那理事,密西金理事(未获议会承认)、以及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耶仑等,“推进派”正在不断增加。怀疑派的科恩副主席等也接受了,因而采用议会也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引进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

期待的效果及透明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银行一贯对该政策持否定的立场。在2003年3月福井俊彦总裁就任以前,从会议记录要点上可以发现政策委员会就此讨论过很多次。当时多数为持反对意见的委员,速水优前总裁自己也持否定态度。而且,人们还持有很强的警惕性,认为通货膨胀目标是“实施购买风险资产和采取量化宽松等日本银行认为不合适的各种各样摆脱通货紧缩的手段,是政治上的特洛伊木马。”日本银行之所以会拒绝或许不是出于经济学上的原因,而是担心成为攻击政府的材料。

  结果该政策虽然被否定,但正如2000年8月在取消零利率政策时,政府行使了延期决议权限所表现的那样,政府与日本银行的关系并不很好。但是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扩展,日本银行与通货紧缩进行斗争的姿态变得越来越鲜明,通货膨胀目标政策论也暂时降温了。

  由于福井总裁的上任,日本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不过,通货膨胀目标政策被重新讨论是去年下半年以后的事,作为取消量化宽松的解决条件,执政党的一部分人开始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目标政策。本来政府和自民党就不是铁板一块,财务省的一部分人就因担心“这会导致长期利率暴涨(国债价格暴跌)”而不予支持。

  结果,在今年3月取消量化宽松时,作为稳定物价的理想通货膨胀率水平,政策委员各自提出了作为个人见解的具体数值。日本银行将其汇集在一起公布:“对中长期物价稳定的意义理解(简称“理解”)为通货膨胀率在0-2%,委员所理解的中间值大体上分散在1%周围”。

  在3月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福井总裁指出,这一“理解”既非目标亦非参考值,与通货膨胀目标不同,不是要进行以规则为基础的政策运营。虽然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会考虑到该“理解”,但政策运营本身是向前看的,通过综合判断来进行。

  另一方面,他还提出即使是在采用通货膨胀目标的国家,几乎没有哪国的中央银行采取机械地照搬规则的政策运营方式。也就是说,他也潜在地承认了现在柔软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框架乃是主流。如果是这样,那么或许日本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中央银行所实施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之间在经济学上距离就会意外接近。

  但是,迄今为止日本银行一直在说“通货膨胀目标政策是一种规则,会妨碍机动性的政策”,狭义地解释该政策并对其进行批判,因此即便距离很近也不容易弥合。日本不大可能像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学术界那样,将其重新解释为“柔软的框架”而予以采用,如果没有什么推动采用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状况发生,采用该政策恐怕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日本银行的政策运营可能会接近格林斯潘主席时代FRB所采取的不公开宣布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做法。

  如上所述,与在政治上正在逐渐具备条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的美国相反,在日本,宣布实行通货膨胀目标政策的可能性还很低,但是日本争取实施实质上类似于在国外成为主流的“柔软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框架”的可能性则很高。不过如果实施,我们恐怕无法期待在推动预期效果、以及透明性和说明责任等方面产生充分的效果。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06年8月10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6年9月14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