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生产率明显低下

深尾京司
RIETI教职研究员

  对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各产业领域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可以发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较为明显。为摆脱经济的停滞不前,必须促进制造业的“新陈代谢”,而增加对日直接投资效果迅速。

关键是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一般通过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或依靠总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来实现。在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当中,资本过剩使资本收益率持续低下,新生儿减少、人口老龄化又导致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这就使TFP增长率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日本的TFP增长率的研究,学术界大致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已经获得证实结果,证明90年代TFP增长率明显放慢的学者,如东京大学林文夫教授;另一方以东京大学吉川洋教授为代表,主张需求因素最为重要,指出增长率的降低有可能是由于没有考虑到设备使用率降低而产生的假象。

  虽然一直争论不休,但实际上对于日本的TFP增长,学术界还没有进行过充分的分析论证。比如说,已有的很多研究方法在计算TFP时,都没有充分考虑劳动力质量(如学历、年龄等)及设备使用率的变动。而且,假如TFP增长率放慢,那么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哪些产业、TFP增长率放慢的原因又在哪里,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没有进行过充分的分析。

  本文力图通过在内阁府经济社会研究所与学习院大学宫川努教授等研究人员共同制作的JIP(日本产业生产率)数据库,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将经济增长率按照推动增长的各生产要素相应的成分进行分解的分析方法称为增长核算法。在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在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劳动力质量(学历、年龄等)、设备使用率的变动等因素的基础之上,得出了增长核算的结果。比较1983—1991年和1991—1998年的平均值,实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从3.94%降至1.25%,降幅为2.69%,依据增长核算的分析方法,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3点:

日本的增长核算 (1983年—1998年、年增长率)
擔杮偺惉挿夛寁
适龄劳动人口年龄为15—64岁,男女不限
依据JIP数据库(可在http://www.esri.go.jp/jp/archive/bun/bun170/bun170.html下载)

  第一,在90年代,由于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率减缓(c=0.78%)、推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劳动力质量增长率放慢(g=0.25%)等因素导致了劳动力投入增加率的下降。实质GDP增长率下降幅度为2.69%,而相当于这一数值的近三分之二的1.74%(c+e),则是由于劳动力投入增加率下降造成的。

  第二,由于设备投资的减少以及设备使用率的降低,使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降低。从而使增长率下降了0.74%(d)。设备投资的减少不仅仅是经济不景气造成的,而且也是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战后,日本依靠提高劳动者人均的资本设备率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资本设备率的提高形成资本过剩,导致资本收益率下降,从而最终使投资减少。这种资本过剩问题在80年代以后越来越严重。而且,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制造业的对海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的20%以上都在海外进行,这种将生产转移到海外的做法也直接导致了日本国内设备投资的减少。

放宽限制带来非制造业TFP增长率的上升

  最后,从实质GDP增长率中减去劳动力和资本增加的贡献得出的差即TFP增长率,其下降幅度为0.2%(b),幅度较小。这一数值与林教授及明尼苏达大学的Prescott教授所证实的“90年代的TFP增长率较以前减缓了2.2%”的数值低了很多。其差别主要在于,我们考虑到了劳动力质量的上升率及设备使用率的下降,实质GDP增长率的下降幅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率的降低造成的,结果也就导致几项相减所得之差计算出来的TFP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小。

  当然以上结果并不意味在恢复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扩大需求才是重要的,而TFP的提高就不重要。我们在前面分析过,在第一和第二个原因中,劳动力质量增长的放慢及设备投资的减少有可能是由于教育投资及实物资本的收益率降低造成的。TFP也通过这些收益率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率。如果考虑到这种间接效果的话, 就能够知道TFP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将日本整体TFP的增长,分解为各产业领域的TFP增长(对日本整体TFP增长)的贡献的话,可以看出,从80年代至90年代,各产业领域的TFP增长率有很大变化。80年代支撑着泡沫经济TFP增长的制造业生产率,到了90年代大幅下降(与1983—1991年的贡献0.74%相对,1991—1998年的贡献降至-0.03%);另一方面,非制造业的TFP增长率在加快(与1983—1991年的贡献-0.34%相对,1991—1998年的贡献提高至0.23%)。这一结构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对非制造业如通信、金融保险、商业、房地产等产业的限制在逐渐放宽。90年代TFP增长率不断提高的主要是这类产业,这大概都得益于对此类产业的限制逐渐放宽的政策。但是,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非制造业整体的TFP增长率还很低,非制造业的TFP增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对于90年代制造业TFP减缓的情况,经过使用单个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TFP的减缓是由于(1)新近参与率极其低下(2)退出的负面效应(生产率高的企业退出而低的企业继续)(3)资源再分配效果(生产率高的企业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产业整体的生产率提高的效果)的减缓——即所谓市场的“新陈代谢功能”的降低造成的。

外资企业的生产效率较高TFP增长率的上升

  由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为摆脱经济的停滞不前,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还应提高制造业的“新陈代谢功能”,尽快放宽对公益事业、医疗、教育服务等非制造业的限制,并加快提升TFP增长率。

  对于提升TFP增长率,较为快速有效的政策之一即增加对日直接投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日本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积极参与对外投资,对国内的直接投资反而却很少。比如在英、法等国,制造业的近30%的雇用由外资企业承担,而日本却只有1%。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通行理论,如果把对外直接投资当作本国企业将其掌握的经营资源(企业掌握的技术知识、经营能力、销售技巧)转移至海外;而将对内直接投资看作与其相反的经营资源的流动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日本正经历着经营资源的外流时代。

  根据笔者最近的实证研究,在日本的外资企业的TFP较日本企业高近一成,而且由外资企业M&A(合并/收购)成为其投资对象的日本企业的TFP在接受投资后都得到了提升。这说明对日直接投资的增加在提高TFP、使日本摆脱经济停滞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03年9月30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3年12月2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