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本建成亚洲的“知识枢纽”

藤田昌久
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Chief Research Officer(CRO)

  正值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日本需要比以往更具备面向光明未来的构想能力。笔者想从"空间经济学"的观点,展望以亚洲为中心的危机后的新世界,并探讨日本的发展方向。

◆◆◆

  所谓空间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领域,关注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通过邻近选地进行互补而产生的集聚力(提高生产率和创造性),分析城市、地区及国际间的空间经济体系的活跃的变化。以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克鲁格曼教授等人为中心,从1990年代初开始积极地开拓了这个领域。

  从空间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本次经济危机,构成危机的背景是伴随物质、人员、资金、信息在国际上移动的广义上的"运输费"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大幅度下降。这是通过喷气式飞机和集装箱货轮所代表的运输技术、及因特网等信息通讯技术(ICT)取得的飞跃发展,加上自由贸易的进展得以实现的。由于运输费下降,使特定的产业集聚于特定的地区,利用规模经济以低成本进行量产,并以低廉的运输费向其他需求地运送成为可能。其结果,越境生产、交易和投资活动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整体实现了高增长。

  特别是过去30年间,世界上形成了两个巨大的产业集群。首先在东亚,以组装制造业为中心,建立起了高水平的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拥有世界最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美国,在关键货币美元的巨大魅力支持下,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金融基地和资产市场。

  但是,1990年代以后,以"世界工厂"的东亚和"世界最大金融基地"的美国为双发动机的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世界贸易失衡的扩大成为一体的两面。东亚和石油生产各国的庞大的经常盈余向美国回流,填补了美国的巨额经常赤字,支撑了过剩消费。但是这种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其结果,美国的住房泡沫破灭,同时引起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目前,世界经济处于"暂时稳定状态",前景变幻莫测。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的观点来看,需要使世界经济再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均衡增长道路。为此,除了纠正全球失衡、亚洲经济长期发展、实现"脱离化石燃料的社会"等世界性课题外,对于日本来说,解决低生育率老龄化也成为课题。应注意的是,这些课题全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如何实现亚洲的可持续发展。

◆◆◆

  亚洲的高速经济增长预计在一段时期内将持续下去(参见图)。可以期待,包括现有产业的革新和向脱离化石燃料社会发展的各种技术研发在内,在欧美和亚洲将分别形成各自的新产业集群,同时在市场竞争和国际协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这一形势下,不仅需要亚洲作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基地"进一步发展,而且需要亚洲作为"世界市场"甚至"世界创造基地",向堪比欧美的成熟社会转变。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GDP

  现在,泛东亚拥有30亿以上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将近一半。但是在新兴国家,向城市集聚的程度依然偏低。在正确的地区政策下,集聚程度越高,越能够实现高速经济增长,消费市场扩展的幅度也越大。与此同时,可以期待形成高质量的资产市场,向以产业和住宅为主,包括交通在内的大规模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增加。而且只要最大限度地运用亚洲人的知识创造力,就能够作为世界创造基地实现发展。

  为此,亚洲地区的合作是大前提,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从各种角度进一步进行合作是必不可缺的。应该从长期观点展望东亚共同体,同时,从紧迫性和必要性高的方面入手不断开展具体的合作。

  更为重要的是,亚洲应从"世界工厂"向"创造知识的社会"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不但可以做出重大的贡献,而且自身也能够取得巨大发展。在本世纪,发达国家和众多新兴国家的主要经济活动,将从基于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制造"向广义的创新和知识创造活动过渡。实际上,在亚洲也正在形成向知识创造社会发展的基础。例如,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2007年日中韩三国的取得专利件数,日本为世界第一位,韩国为第三位,中国为第五位。主要国家的(军费除外)研究开发费用与GDP比,日本第一位,韩国第二位,中国也正在迅速上升。

  不过,各国仅靠自己努力是很难使东亚成为世界的知识创造基地的。不仅需要从欧美巧妙地吸收尖端知识,并适当改变和改善这些知识,而且还需要在今后开拓知识的前沿。这是需要通过亚洲各国和地区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多样化"智囊集团"最大限度地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实现的,需要在进一步深化目前东亚生产网络的同时,在包括文化在内的广范围领域中,构筑为在整个亚洲进行知识创造和交流的紧密的网络。当然,这个网络还应向全世界敞开。

  日本要想作为主要的枢纽(环节点)与亚洲共同实现增长,就必须从全世界吸收多种多样的人才,同时,提高日本整体作为创新基地的集聚能力。形成枢纽从而掌握关键,对于日本来说,不仅是过去曾经有过实际成绩,而且也是对将来的期待。如果人们都相信日本将来能够以"科学立国"实现发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就会向日本集聚。不能允许政府自己出现否定这一期待的行为,应通过具体的政策持续地发出足以使人相信能够以"科学立国"实现发展的强烈信息。

  在这方面,不仅应进行狭义的科学技术上的研究开发,而且应致力于全体国民参加的广义的创新。这可以从近旁找到事例。例如德岛县上胜町,把从山里和田地里采摘的树叶和小树枝作为放进菜肴里的"装饰"向全国各大城市的高级餐馆供货。通过这种"为菜肴配色"的生意,使上胜町成为"把树叶变成钞票"的著名村镇。这项生意以平均年龄67岁(大部分是女性)的150位农民为中心,利用计算机,使人均年收入达到170万日元,是生意开始前农户人均年收入10倍以上。老龄化在德岛县为第一位,但是几乎没有卧床不起的老人,人均全年医疗费也非常低。同样的"全村经商致富、全镇经商致富"在全国大量存在。

  正在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不仅医疗和护理产业增长,而且像上胜町那样通过革新经商模式,建立老年人终生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要指出,要建立丰富多彩的社会,发送文化方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限于日本的电影、漫画和动画片,最近,以东京涩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辣妹时装"流行于亚洲各国,每年有近900万年轻人从亚洲各国访问辣妹时装的圣地——涩谷109。包括相关时装杂志和电影在内,这种现象被称为"辣妹产业革命",不仅带动了内需,而且带动了外需日益发展。如上所述,整个亚洲在文化方面也产生互动,带来双向创新将变得更加重要。

◆◆◆

  90年代,日本正处于长期萧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被问到"对日本的将来究竟怎么看?"时这样回答道:"如果不能自己构想光明的未来,光明的未来就不会到来"。现在正是应该描绘光明的愿景,并为实现愿景竭尽全力的时候。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0年1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0年2月4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