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扩大了震灾的地理分布

齐藤有希子
研究员

  经历了号称千年不遇的大地震之后,灾区以外的许多企业也再次认识到了掌握供应链结构的重要性。在平时,恐怕很少建立与客户的客户,甚至更外围的客户相关联的经营战略。一般认为,日本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与交易客户的紧密关系,然而这种竞争力面对受地震影响而被切断的客户关系却很脆弱。当前应思考构建使交易网络更安全的长期对策。

受灾的程度

  由于地震造成设备损坏,使灾区有许多企业不能进行生产活动。东京商工研究所(TSR)对“东日本大地震”进行了相关调查(注1),把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的太平洋沿岸44个市区町村定义为灾区,从灾区的企业数量、销售规模、员工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受灾程度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灾区的企业数为32341家,员工总数为363796人。然而要测定震灾的程度,不仅限于灾区的企业,还需要考虑灾区以外的企业受到的影响。

  例如,即便在灾区以外的地区,如果供货企业在灾区,那么当该供货企业不能进行生产活动时,就必须找到其他供货企业。如果采购产品需要特殊技术,其他企业无法代替该供货企业,灾区以外的企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遭受致命打击。另外,如果销售客户企业位于灾区,就必须开拓新销售客户。

  在灾区之外也有许多由于交易客户在地震灾区而受到牵连的企业,而且客户的客户位于灾区,企业自己也有可能在无意识中受到震灾的影响。

供应链的结构

  通过企业间的交易关系,震灾超越了地区,在分析震灾程度时,企业间交易网络的结构成为重要的视点。这是因为,由于网络结构不同,受震灾影响的企业比例也会显著不同。

  例如,正如一般所说,“世界上任何人都与陌生人之间只相隔六层关系”,社会学的小世界网络结构广为人知。这说明,如果这种结构在企业间的交易网络也得到确认,那么在灾区以外的地区,通过供应链无意识中受到震灾影响的企业则相当多。

  为了掌握企业间的交易关系,需要企业层面的交易关系数据。东京商工研究所的大规模交易数据中收录了大约80万家企业的约400万项交易关系。Saito, Watanabe and Iwamura(2007)使用这些数据的分析显示,企业间的交易关系网络具有规模网络的结构,占有多数交易关系份额的少数企业成为“枢纽企业”,Ohuishi, Takayasu and Takayasu(2010)认为,这个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结构。

对灾区以外的企业的影响

  企业间交易网络是小世界网络结构,说明在灾区以外的地区,通过供应链受到震灾影响的企业也非常多。那么,这些企业在地理分布上是如何扩散的呢?下图表示灾区企业(红点)与灾区企业的交易客户企业(蓝点)在地理分布上的扩散。0级企业为灾区企业,1级企业为灾区企业的交易客户企业。

  现有的实证研究表明,从每个企业到交易客户企业的距离,有半数企业在40公里以内,90%的企业在400公里以内,企业间的距离非常近(Nakajima, Saito and Uesugi (2012))。从下图可以看出,灾区企业的交易客户企业在地理上分布广泛。不过如后所述,从企业的比例来看,现有研究显示,灾区企业的交易客户企业所占比例非常小。

  下表显示灾区企业、灾区企业的交易客户企业、客户企业的客户企业(2级企业)等分别占企业整体的比例。如前所述,灾区企业的交易客户企业的比例非常小,北海道地区为2.3%,关东地区为2.7%,中部地区为1.1%,中国和四国地区及九州地区均在0.5%以下。但是如果把客户企业的客户企业也包括进来的话,则北海道地区为60%,关东地区为58%,中部地区为53%,中国和四国地区及九州地区在40%以上,许多企业都有关联。如果包含更广泛的交易客户企业(3级企业),所有地区均达到将近90%,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存在某种联系。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是灾区以外的企业,大多数企业也有可能在无意识中通过交易关系受到某些影响。每个企业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企业间关系的紧密性,如是不是不可替代的供货企业,多数销售产品是否依赖于一个企业等。以往一直认为,日本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与交易客户的紧密关系,然而这种竞争力在面对被地震切断与客户关系时却很脆弱。

  预计东海大地震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经不起地震的脆弱性源于小世界交易网络结构和与交易客户的紧密关系。为了构建更安全的交易网络,应考虑在异地拓展交易客户等分散风险的长期对策。

图:灾区企业与灾区企业的交易客户企业的地理分布扩散
图:灾区企业与灾区企业的交易客户企业的地理分布扩散
表:各地区的企业比例
表:各地区的企业比例
2012年5月8日
脚注
  1. ^ 详情请参阅http://www.tsr-net.co.jp/news/analysis/2011/1209627_1903.html(日文)
参考文献
  • Nakajima, K., Y.-U. Saito and I. Uesugi (2012), "Localization of Interfirm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s and Industry Agglomeration," 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12-E-023
  • Ohnishi, T., H. Takayasu, M. Takayasu (2010), "Network Motifs in Inter-firm Network,"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5 (2), 171-180
  • Saito, Y.-U., T. Watanabe and M. Iwamura (2007), "Do Larger Firms Have More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Physica A, 383, 158-163

2012年5月8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