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研究开发的生产率可以定义为研究开发在产出新型有用的知识上的效率。这种研究开发的生产率,对于像日本等站在技术前沿的国家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根据内生性增长理论,决定经济增长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知识储备的增长率,而研究开发的生产率则是该增长率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决定各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率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由于最近已经能够通过电子媒体获得专利的文献数据,人们正在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就该问题积极展开实证研究。一般认为,速度与吸收科学的能力是企业层面研究开发成绩的基本决定性因素,下面我想就此介绍一下我所从事的研究的一个方面(nagaoka(2006,2007))。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专利,速度快的企业必须进行研究开发
在研究开发中,与生产、销售相比,常常是先行者的优势更为重要。研究开发是事业的最上游部分,研究开发先行成为在事业中获得先行者优势的源泉。而且,作为研究开发成果的专利权具有排他性,只有最早发明的企业能够得到利用该技术的排他性权利。只有最初发现者能够获得权利的规则被称为优先性规则,是包括科学世界在内的知识生产的最基本的竞争规则。
因此可以想见,在速度尤为重要的研究开发中,可以通过研究开发领先来扩大作为专利权而归为己有的权利范围。实际上,正如下面图1所示,在拥有很多美国专利的世界重要企业中,根据世界上在IT领域拥有美国专利的约1200家公司的数据库,显示出IT领域研究开发的速度与专利的质量(以被引用件数来评价)之间的关系。在这里,研究开发的速度是指来自各企业专利发明的现有专利文献的时间差(即专利的登记时间与该专利引用的美国专利登记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的中间值)大小。不管是与科学关联度(后述)高的还是不高的企业,其中研究开发速度最快的前25%的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所拥有专利的被引用件数平均要多三到五成。

注 以1988年到1992年之间登记的美国专利为对象。
注2 所谓研究开发速度快的企业是指根据现有专利文献的时间差来评价,这一时间差最短的前25%的企业。
注3 同样,所谓科学关联度高的企业是指在科学关联度上位居前25%的企业,关联度低的企业是指其余的企业。
对企业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的吸收科学的能力
把科学知识运用于技术改良和革新的能力,作为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也非常重要。当然不仅仅是科学进步单方向导致技术进步,在被现实用途的驱动下,通过探明原理的基础研究,有时也可以得到优秀的基础研究成果和优秀的技术两方面。无论哪种情况,能够灵活运用科学力量的能力,可以说给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表现带来很大影响。
在图1中,以发明作为先行文献,把引用科学文献频度(以下称科学关联度)作为指标,将吸收科学能力强的企业与能力弱的企业分开,对其表现进行比较,发现不管是在R&D速度快的企业中还是速度慢的企业中,科学关联度高的前25%的企业与后25%的企业相比,专利的质量平均高三到五成。在速度和科学关联度方面都领先的前25%的企业,虽然只占企业总数的约5%,但与两方面都排在后75%的企业(全部企业数的约55%)相比,专利的质量高大约两倍。
日本企业的特征
最后,让我们用速度与吸收科学的能力这两个指标,对日本企业与欧美企业最近的动向进行比较。在下面的图2中,以速度最快的日本企业在1983─1987年间的速度为10,与1998—2002年的水准及各地区进行了比较。在科学关联度方面,以水平最高的美国企业在1983─1987年间的水平为10,进行同样的比较。
该表显示,在研究开发的速度上,美国企业与欧洲企业大幅加快,最近与日本企业之间的差距几乎消失。与此相对,在科学关联度上,由于美国企业急速提高,已经拉开了与日本企业之间的距离。

结语
研究开发是高度竞争的世界。世界上很多企业都参与其中,在研究成果上展开竞争。研究开发速度快的企业,以及能够将科学进步的成果灵活运用在本企业的研究开发成果(发明)中的企业,获得质量更高的专利较多。从这样的尺度来看,虽然IT领域中日本企业的绩效并非绝对不好,但由于欧美企业的绩效的明显改善,相对而言日本企业的地位有所降低。
企业的这种绩效变化与地区性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虽然可以指出新参与企业的作用、竞争、需求方面的结构变化、产学协作的体系、专利制度等潜在的因素,但可以认为,对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辨是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