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者对本书的介绍

为日本人而写的中国经济再入门

来自编者的介绍(节选自本书“前言”)

无论你是否对中国经济感兴趣,都应该读一读
透过通晓“中日两国观点”的作者的眼睛所看到的经济大国——中国

  本书汇集了高级研究员关志雄先生在RIETI的“中国经济新论”专栏(日文)中连续登载的文章。在介绍本书前,我想就“中国经济新论”这个专栏说几句。“中国经济新论”的出台是在2001年7月,栏目宗旨是写给日本人的中国经济再入门。该专栏除了登载关先生以中日关系、中国经济为主的栏目(“实事求是”)和论文,还有中国著名经济学者的论文的日译文,分为“中国经济改革”、“中国在世界”等主题。

  专栏开设之初,正值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泛滥之时。不过,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于日本的四十分之一左右。关先生一贯主张,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对于日本来说并不是竞争对象,两国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也许是因为与当时的舆论不合拍,关先生的意见完全不被当时的媒体所接受。因此,关先生希望通过这个专栏向日本的读者传递正确的中国信息。

  在《对华投资是否会导致日本空洞化?》(2002年2月15日“实事求是”)中,关先生提出,日本在美国的投资远远超过中国,为何单单只有对华投资会造成日本空洞化?对此,关先生分析了世界对外投资国排名以及日本不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冷静地做出了一个结论,即,这种论调是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所导致的丧失自信的表现。令我感动的是《中国威胁论的善与恶》(2001年11月16日“实事求是”)。关先生在这个栏目中引用了中国经济学者樊纲先生的“批判对中国国内改革开放路线采取消极态度的保守势力”中的观点。樊纲先生针对“弱肉强食”的规律指出,不反省自己为何会成为“弱肉”、反而去批判“强食”的做法是可笑的。而这与当前日本经济所存在的现象恰恰不谋而合。在《从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看日本外交的原则与真意》(2002年5月17日“实事求是”)中,关先生反应迅速地对过于强调“侵犯主权”而陷入被害妄想的日本新闻媒体的论调进行了反驳。读者在这里可以读到及时且有独特见解的意见,这就是这个专栏的魅力。

  本书以“实事求是”栏目中登载过的文章为主。为使读者系统地了解中国经济,编辑时并未按文章在栏目登载时的先后顺序、而是按主题进行了分类,全书依此分为若干章节。现在,日本出现了空前的中国热,每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各种各样有关中国的书籍。有的不负责任地煽动起读者的恐惧心理,有的列出中国马上就要灭亡的令人悚然的标题,很多书的信息出处令人生疑。在这些书籍当中,关先生的文章在丰富的数据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发挥日本和中国的互补关系、谋求共同发展的主张,这无疑会给因不良债权的处理没有进展而笼罩着沉闷气氛的日本唤起极大的勇气。

  关先生主张日本和中国应建立良好意义上的“共存共荣”。现阶段,中日之间的技术差距还相当大。以TV为例,中国制造的高清晰度电视显像器与日本制造的价格相差一位数。关先生认为,为了互惠互利,中日采取分工体制是符合经济原则的。日本可以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把在日本已衰退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但没有必要将最新的技术转到中国(例如,不必把丰田汽车工场转移到中国,在日本国内设立工场也可以确保雇用到工人)。关先生的这种言论可能会招致中日双方的异议。但是,关先生的看法中深含着利用中日间的互补关系发展亚洲经济、进而促进亚洲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本书出版于2002年、即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这令人不胜感慨。为了正确理解近年来对日本迅速增加着影响力的中国,希望不仅仅是愿意了解中国经济的人、而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

责任编辑:谷本桐子

日本语原文

作者介绍

关志雄的照片

关志雄

  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57年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1986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毕业、经济学博士。曾就职于汇丰银行、野村综合研究所,2001年4月起任现职。著作有《日元圈的经济学》(获1996年度亚洲太平洋奖)、《从日元与人民币看亚洲货币危机》、《最新中国经济入门》(编著)等。2001年7月起主持“中国经济新论”专栏。历任“经济审议会”、“外汇等审议会”等政府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