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 JavaScript on.

主要政策研究课题(基础政策研究领域):2008年度

II. 以保持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创新体系研究

打印版

(截至2009年6月18日)

  持续性的创新对维持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来说不可或缺。但是,如何测定创新以及促进创新政策的效果,则是一个有难度的领域。因此,在实施此项研究时,需要建立一个理论性、实证性的分析框架,弄清企业及产业层面的创新与宏观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该框架中,尽可能把对日本产业所处的状况及各个产业技术政策的评价与分析,应用在创新政策上。

1. 日本企业在研发方面的结构性特征与今后的课题

课题负责人

长冈贞男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利用前一年度的调查及本年度的追加调查结果,并与其它关联统计相结合,对创新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着重于政策问题,并实施国际合作研究。具体来说:1)作为研究的一个焦点,对专利制度的方式进行研究。2)为了使利用发明人调查分析企业或个人的研究开发绩效成为可能,搜集作为发明人调查对象的发明申请人、发明人专利数据库的名册。3)启动利用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的全国创新调査和发明人调查的合作研究,进一步综合掌握创新过程,探索决定绩效的要素。

主要研究成果

工作论文

返回页首

2. 日本企业R&D国际化中组织与战略课题:从经营学观点探讨

课题负责人

浅川和宏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最近R&D在国际展开上的发生变化,已显示出现有的R&D国际化的“定论”的可说明性存在局限。应该说在包括发达地区、新兴地区在内的全球规模R&D体制发生了剧变(Asakawa and Som, 2008)。在这一问题意识下,本研究以对日本企业R&D本部和海外R&D基地实施的问卷调查中获得的最新数据为基础,掌握R&D国际化的新动向,特别对组织和战略性方面的现状和课题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探讨现存的“定论”,并需要有一个符合当今状况的分析框架。本研究通过对企业及其海外基地等更微观层面的分析,谋求与OECD等各机构的宏观数据之间建立互补性关系。

返回页首

3. 日本的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国际比较与提高生产率源泉的分析

课题负责人

深尾京司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今后,在劳动人口不断减少的日本,提高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全要素生产率在决定物质资本的收益率和影响设备投资动向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每年更新JIP数据库,实现对日本经济的最近的生产率动向的分析。此外,通过把覆盖日本整个经济活动的微观数据和宏观产业水平的数据结合起来,从个別企业和业务据点内的视角分析宏观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返回页首

4. 关于提高生产率的宏观、产业、企业层面的综合性研究

课题负责人

西山庆彦教职研究员

课题副负责人

市村英彦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人们将其理解为是生产率下降的时期。但宏观生产率下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尚不明朗。虽然可以考虑其原因在于各个企业的生产率下降、低生产率企业参与市场、高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等,但探讨究竟原因何在则是属于实证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将恰当的经济模型与恰当的统计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调查。然而事实上,现有研究中并没有可以直接应用的妥当内容。从今后应作为目标的可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应将企业及产业等经济基础的变化与宏观层面的变化结合起来加以认识。
本研究试图从理论、实证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研究。

返回页首

5. 复杂化的人造产品与设计过程及产品结构的实证分析

课题负责人

藤本隆宏教职研究员

课题副负责人

大鹿隆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一般来说,当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随着顾客要求的机能和社会性制约条件(环境、安全对策等)的高度化和复合化,则难以通过模块化来应对,产品容易出现一体化而且结构复杂。尤其是很多受控类的机械零件不能模块化,结果,机械、电子、软件共同进化的汽车等商品,需要受控类的机械设计和控制类的电子、软件设计之间的相互协调。本研究立足于上述视点,从设计论的观点摸索性地考察现代社会中“产品复杂化”问题。具体来讲,将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看作“人工产品”(经过设计的产品),分析使其复杂化和简约化的各种要素以及企业的对策。

主要研究成果

政策论文

返回页首

6. 对日本半导体产业中技术创新过程的调查和研究——有关电子显微镜、薄膜保护层、包装技术的个案研究分析

课题负责人

中马宏之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通过与半导体器件和电子显微镜制造厂商的科学技术人员展开合作研究,从经济学和经营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促成重大发明和创新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些发明和创新在德国和英国(而不是被称为电子显微镜王国的日本)以创业研究室为核心得以实现的各种因素。

返回页首

7. 对软件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课题负责人

田中辰雄教职研究员

课题副负责人

铃木润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众所周知,日本在软件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很弱。软件产业整体入超极大,出口不到进口的一成。在附加价值较高的尖端技术产业中,日本如此不具竞争力的产业实属罕见。而且,这种状况还有可能给利用IT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创新带来负面影响。其原因何在?为什么会在竞争力上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能否找到提高竞争力的政策良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假设答案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掌握日本软件技术创新的现状,探讨可以提升软件产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利用软件进行业务创新的政策措施。

返回页首

8. 关于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与京都大学的合作研究)

课题负责人

儿玉俊洋 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课题概要

  为了强化创新能力,活跃地方经济,各地积极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本研究以被经济产业省评为“产业集群计划”典范的首都周边西部的TAMA(Technology Advanced Metropolitan Area)和高科技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大学集中的京滋地区(京都府南部至滋贺县南部地区)为对象,以实证研究为核心,探讨产业集群作为有效的创新体系发展扩大的策略。在从理论方面深入考察的同时,还通过继续在京滋地区对企业实施访问调查,与地方行政、政府产业支援机构、大学相关人员召开研究会,以及面向企业与普通大众举办公开研讨会(2007年11月19日),为提供实践性政策提案展开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报告

  • 《2007年度 关于产业集群的调査研究 最终报告》(儿玉俊洋)

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与RIETI共同主办研讨会

  • “创新与人才培养”

返回页首

9. 日本的无形资产研究

课题负责人

宮川努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根据利用最新微观数据调查“人力与组织”的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日本企业的企业内部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究竟给企业业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采访企业(做法与Bloom and Van Reenen (2007)相同),根据采访结果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实证。2007年度为该采访的设计和实施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并分析了截至2008年3月实施的总公司设在东京地区的151家企业的采访记录。2008年度将实施全国性采访调査(573家企业)和人事部门问卷调查(391家企业),并与政府统计单表组合,进一步详细地分析组织构成和人才培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此外,在宏观经济和产业层面,鉴于已从采访结果中获得企业内部形成人力资本的新数据,而且国外也公布了新的测算结果,因此,我们将重新推算Fukao et al (2007)和Fukao et al (2008)数据。

主要研究成果

工作论文

返回页首

10. 关于提高服务产业生产率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权赫旭教职研究员

课题副负责人

松浦寿幸研究员

课题概要

  在与RIETI实施的研究课题Ⅱ-14)产业、企业的生产率与日本的经济增长、Ⅱ-3)日本的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国际比较与提高生产率源泉的分析(深尾教职研究员)、Ⅱ-9)日本的无形资产研究(宫川教职研究员)、Ⅰ-3)关于IT与生产率的实证分析(元桥教职研究员、松浦研究员)、以及海外研究机构(OECD、IFS、KDI、Brookings Institute等)和海外研究项目(EUKLEMS)合作的同时,采用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对正确测算服务产业生产率的方法、决定服务产业生产率的因素(人力资本、创新、IT化、无形资产、外包、选址、新市场参与、放宽限制政策等)进行明确的实证分析,进而采用严密的方法进行国际比较,弄清日本的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最终得到的分析结果,针对必要的政策提出具体的建议。

主要研究成果

工作论文

返回页首

11. 新科技公司(NTBFs)为创业、发展、集聚而建立的生态系统

课题负责人

西泽昭夫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为了使基于大学研究成果的产品创新得以实现,创办大量新技术企业(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NTBFs),通过这些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集群,在拥有大学的地区创建高技术产业,这种政策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但是,在日本不仅尚未出现成功事例,就连作为先驱事例受到注目的“札幌谷”也渐渐丧失发展的势头。为什么日本即使在拥有颇具研究实力的大学地区,通过实现NTBFs创业、发展、集群而创造出高科技产业这一模型也不能发挥作用?阻止NTBFs创业、发展、集群的障碍有哪些?本研究从实证上和理论上性弄清上述问题,为构建Eco-system设定基准。

返回页首

12. 服务差异化与生产率:基于垄断竞争模型的生产率分析

课题负责人

加藤笃行研究员

课题概要

  本研究的课题是“分析造成差异化服务的企业的生产率”。在采用企业和营业所层面数据的生产率研究中,通常以营业额(或根据营业额求出的附加价值)作为产出数据使用,此时的平减指数是产业层面的数据。这是因为从可利用的统计资料中无法获得有关产品层面的产量或价格数据,而且,在服务产业中,对产量本身也难以定义,这种制约更为显著。此外,有关产品(服务)多样化对所推算的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也被忽视。而且,推算的生产率变动中还包括提高标价、需求冲击(企业层面的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等因素,有可能与严密定义下生产率的变动不一致。因此,本研究就以下论点进行研究。

1) 在无法利用个別产品(服务)价格和数量数据这一现实存在的制约条件下,通过明确采纳产品(服务)差异化的模型来推算生产率
2) 对与推算结果(规模经济性和生产率动态等)相关的现有研究进行比较,并分析企业特性和战略、产业政策等的效果

主要研究成果

工作论文

返回页首

13. 有关美容产业绩效的微观计量分析

课题负责人

小西叶子研究员

课题概要

  作为服务产业分析的第一歩,以生产结构比较单纯的美容产业为分析对象。日本的美容产业基本上都是个人经营,全国有20万多家美容院。由于工会的存在和法律规定,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营业日、时间、技术费等保持了稳定。但是,由于法律的废止、工会组织缩小、权威美发师热潮等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出现价格的过度竞争,美容院和服务的差异化不断扩大。在本研究中,为了弄清究竟什么是服务产业的生产率,需要对相当于制造业生产函数的属性作出定义,此外由于还受到需求的影响,以及“店铺面积、人员、营业时间”的限制,因而需要有一个对供应量设定上限的模型。本研究课题将收集六家美容院的有关财务、顾客和劳务的极其详细的数据,调查美容产业的供求结构。

返回页首

14. 产业、企业的生产率与日本的经济增长

课题负责人

深尾京司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在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要保持今后日本经济的活力,加速提高生产率不可或缺。出于这种问题意识,本课题原则上每年更新分析日本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资料——日本产业生产率数据库(Japan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Database,以下称JIP),研究详尽的产业层面的TFP的动向及其决定因素。此外,通过参与欧盟(EU)关于生产率的国际合作项目“EU KLEMS”,就日本的产业结构和不同产业的生产率动向与美国、欧盟国家、韩国等先进国家进行比较。本课题还使用包括非制造业企业在内,涵盖大部分日本企业的JIP微观数据库和政府统计的个案数据,分析企业的国际化和无形资产积蓄对企业生产率产生的影响。

主要研究成果

工作论文

返回页首

15. 关于今后“专利政策”的理想方式

课题负责人

清川宽高级研究员

课题概要

  日本要生存,必须推进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是推进创新的支柱之一。2003年设置知识产权战略本部以后,日本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了对专利的保护,包括之前对专利法的多次修改和运用以及在司法方面的改善等等,保护水准得到提高(参见拙文“对日本重视专利的评价与今后的课题”《经济产业杂志》2007年4月号)。但是,随着研究开发的日益复杂化和加速,现在企业单独进行专利保护工作十分困难,为此,以软件等领域为中心,出现了公开创新的动向,而且,方方面面都在展开“合作”。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本质上作为排他权,是一种“私有权利”,与全体利益或者说合作、协同具有互不相容的一面。同时,排他权会扭曲市场竞争,过度行使有可能阻碍创新本身(如调查工具、专利丛林、甚至专利钓饵等)。促进研究开发需要保护创新的积极性,损害了作为整体的创新,则得不偿失。因此,从保护方面来看,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一定的成果,然而今后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创新呢?本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主要研究成果

政策论文

返回页首

16. 探讨采用多重网络分析指标的新经济指标

课题负责人

玉田俊平太教职研究员

课题概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多重网络分析和专利价值评估手法分析企业交易及合作发明的数据,弄清企业间因各种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创新,提供制定经济政策的新指标。具体方法为,分析约100万家日本企业以申请合作专利、持股、交易、董事兼任等关系相互联系的网络。首先,在不考虑关系强弱的情况下,计算各种网络指标,弄清网络所具有的拓扑结构的性质。然后,探讨这些指标对制定经济政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下一步,定义企业间相互联系的强度,并作为加权的多重网络进行分析。特别是在多家企业相互联系形成集群的情况下,构建计算该集群价值的理论模型。同时,进一步分析在附加价值高的集群中有什么样的特性,并探讨可促进形成高附加价值集群的经济政策。

返回页首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