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应转向支援专业农户

山下一仁
RIETI高级研究员

  从1960年至2005年,GDP中农业生产所占比例从9%减少至1%,农业就业人口从1196万人减少至252万人,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从27%减少至4%,农户家庭数从606万户减少至285万户,粮食自给率从79%减少至40%,粮食安全保障必不可缺的农田也从609万公顷大幅度减少至463万公顷。另一方面,兼营收入的比重较多的第二种兼营农户的比例从32.1%大幅度增加至61.7%,65岁以上的老年农业人员从10%大幅度增加至60%。

  在法国,农户家庭数虽然大幅度减少,但是由于耕地面积的缩减非常少,因此农户的经营规模扩大了。在日本增加的数字,在法国是被称为part time farmer(短时工作农业人员)的兼营农户的占有率和老龄农户的比例。

  2006年的农业总产值为8.5万亿日元。这个数额还不及Panasonic一家公司的9.1万亿日元。2006年的农业GDP(国内生产总值)为4.7万亿日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关税和价格支持等保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算的日本农业保护额为近5万亿日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农业保护,农业GDP就成为零。

  全球化与人口减少决定今后的农业。

  在WTO(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日本要求广泛承认降低关税的例外品种,但是作为代价是被要求扩大低关税的进口配额(minimum-access)。日本国内的大米生产量为850万吨,但minimum-access将从现在的77万吨扩大到相当于消费量的13%的120万吨以上。

  这不仅将使粮食自给率下降,而且将导致农田资源减少。政府宁可使粮食自给率下降也要保护的是大米的778%所代表的高关税,以及以此来保护的高农产品价格。

  人均大米消费量在过去40年间减少了一半。以往总人口有所增加,但是今后大米的消费量,将受到老龄化带来的人均消费量减少和人口减少的双重影响。

  2050年前后大米的消费量如果从现在的850万吨减少至350万吨,那么把减种面积扩大至200万公顷,稻米种植只需要50万公顷左右即可。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被追加扩大minimum-access,则只需要30万公顷即可。其结果,日本农业大幅度缩减,农田资源也将大幅度减少。

  由于1960年以后提高了生产者米价,对于成本较高的小规模“兼营农户”来说,与其购买高价米,不如自己种植合算,因而继续从事农业。由于小规模兼营农户没有放弃农田,所以农田不能向只依靠农业维持生活的真正农业人员、即专业农户集中,导致了通过扩大规模对稻米农业进行的结构改革以失败告终。

  米价在废除粮食管理制度以后也通过减种得以维持,为了使农户参加减种,政府每年需要支付大约2000亿日元,累计总额达7万亿日元的补贴。

  如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产),成本就会降低,但是在总消费量为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单产增加,减种面积反而不得不进一步扩大,加重财政负担。

  因此,在技术人员中,为提高单产进行品种改良就成了禁忌。由于成本居高不下,专业农户的收益没有得到提高。

  民主党的所谓“各户分别收入补偿”政策,就是由政府试图向参加减种的农户填补生产费用与米价之间的差额。这个政策的最大问题是,参加减种的大部分农户很可能都是没有扩大稻米生产意愿的人,即小规模兼营农户。

  即使米价降低,如果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保证现在的米价水平,农户也会继续从事农业。按照这样的做法,农田不能向专业农户集中,无法期望结构改革产生效果,只不过是重复以往的农政,保护小规模农户生存。因为,无论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都一样想获得兼营农户选票。

  正确的政策应该是通过废除减种来降低米价,以及向专业农户直接支付补贴。如果停止减种使米价下降,以高成本进行生产的小规模兼营农户就会出租农田。如果由政府向专业农户直接支付补贴,提高他们的地租负担能力,农田就会向专业农户集中,专业农户的规模得到扩大,成本降低。这样,如果日本大米的价格竞争力得到提高,就可以向亚洲市场出口。

  这就是日本在人口减少时代保障粮食安全之路。平时出口大米,从美国等国家进口小麦和牛肉。发生粮食危机,进口遭遇困难时,可以把原来用于出口的大米转向国内解决饥饿。这样,平时的自由贸易和危机时的粮食安全保障就可以两者兼得。

  实际上,在人口减少带来日本国内食用量减少的过程中,要想平时根据需求进行生产,同时维持为保障粮食安全必不可缺的农田资源,如果不在自由贸易环境下进行出口,就不能保障粮食安全,维持或缓和减种只会使粮食安全保障受到威胁。

2009年 内外新闻社发行《世界与日本》1861号

2009年12月17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