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研究报告
——印度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尚存课题

浦田秀次郎
RIETI教职研究员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减速,但印度和中国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已成为现实。

  预计今后印中两国将继续高速增长。据高盛集团预测,到2050年,印度和中国的GDP将分别是美国的0.8和1.3倍,是日本的4.2和6.7倍。鉴于这一情况,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特别将印度的实际状况与中国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明确提出了今后的课题,并编写了报告(笔者为该报告负责人)。

◆◆◆

  中国以1978年12月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转折点,实现了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印度从1991年实施的经济改革成为高速增长的开端。两国在改革以前,对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使用都由于体制的限制而效率极低。通过改革使这些要素得到了高效利用,因此带来了经济增长。尤其是放宽对外资的限制,进而又实施了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外资流入,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印中两国的外资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中国逐步改为只对特定行业实施优惠政策,以及采取外资与国内企业同等对待的无差别政策。另一方面,印度以设立经济特区等方式,推进外资优惠政策。

  在印中两国实现高速增长的背后,不能忽视人口结构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一点。在两国的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很高,低龄人口(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以上)相加的附属人口比例较低。由于一名劳动者需要抚养的人数少,因此容易实现经济增长(即所谓人口红利)。

  但是,中国由于受到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开始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不久以后将不能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印度目前低龄人口较多,因此,今后劳动年龄人口将继续增加,但是如果不能为这些劳动年龄人口提供就业,人口红利的好处就无法带来经济增长。

图:印度与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
图:印度与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

◆◆◆

  需要克服的问题也很多。作为两国共同的课题,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能源、改善环境、确保人才等等。

  虽然两国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高速增长,但至今还在继续对汽车等一部分产业实施进口关税和限制外资等保护政策。这些保护政策虽然有扶持"弱小产业"等部分正当理由,但是必须逐渐推进自由化,避免给消费者和其他产业增加负担,成为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此外,两国的外资制度以及劳动法等国内法律制度的运营缺乏透明度,已成为外资流入的障碍。在提高法律运营的透明度时,需要建立稳定并且有高度信用的运营体制和迅速公开信息的制度,同时需要具备能够高效而且公平地运营法律制度的优秀人才此外,两国的外资制度以及劳动法等国内法律制度的运营缺乏透明度,已成为外资流入的障碍。在提高法律运营的透明度时,需要建立稳定而高度可信的运营体制以及迅速公开信息等制度,同时需要具备能够高效而公平地运营法律制度的优秀人才。。

  在能源方面,两国国内埋藏量丰富的煤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汽车的急剧增加,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不断扩大。预计这一趋向今后也将持续下去,保证进口依赖度不断上升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将成为课题。两国为了实现由外国稳定提供能源,积极开展资源外交,但是应该同时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努力提高对能源的有效利用。

  在确保人才方面,对于印度来说,接受过基础教育,能够从事生产工作的人才,以及接受过中高等教育,拥有较高能力的人才都是紧迫的课题。另一方面,在中国,由于受劳动工资上涨的影响,以往一直支撑产品出口的简单劳动力出现了不足。中国应培养具有高度能力的劳动者和研究人员,不仅从事产品组装,而且需要推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等。

  除了共同课题以外,印度和中国还面临着各自的课题。印度最严重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印度,除了手机普及迅猛的通讯部门以外,公路、铁路等流通部门和电力部门等许多基础设施领域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使通畅的经济活动遇到困难,影响引进外资。基础设施领域由政府管辖,在民粹主义政治环境下,使用者负担的原则没有得到贯彻,受工会保护的劳动者生产率太低等也都是问题所在。

  在中国,地区间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严重的问题。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的沿海地区与没能抓住这种机会的内陆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样,在有能力受惠于全球化的人群与没有这种能力的人群之间,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由于差距扩大不仅导致社会不稳定,而且抑制消费,因此,把经济增长从依赖外需向内需主导转型的课题就无法实现。要想缩小差距,就需要由政府对投资和收入等进行再分配。

  在产业发展等方面处于竞争关系的印中两国在贸易和投资上存在摩擦,但两国不仅通过外交努力避免严重摩擦,而且还利用互补关系,为克服两国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断推进合作。在完善基础设施、应对环境问题、开发能源等有望取得成果的领域,合作还刚刚开始。要想推进合作,必须克服互不信任和竞争关系等许多障碍。

◆◆◆

  解决两国所面临的课题,不仅仅是两国间的问题,还需要日本及其他亚洲各国的地区合作,这是非常重要并有效的。特别是充分利用日本积极推进的由东盟(ASEAN)和日中韩、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组成的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EA)框架是非常有益的。目前正在具体探讨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准备工作,以及为完善基础设施等进行合作。

  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显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起来的、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制陷入了功能衰退的困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印度和中国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世界经济地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陷入功能衰退的世界经济体制必须尽快重建,刻不容缓。

  为了讨论世界金融危机的对策,2008年11月召开了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G20)的首脑会议,就为摆脱危机走向复苏而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方案达成了协议。共同实施这一政策产生了效果,陷入大萧条的局势得到了遏止,但世界经济体制尚未发挥作用。

  G20首脑会议成为定期例会,决定每年召开一次。讨论课题包括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放宽货币限制改革、开发、环境、贸易等世界经济所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人们期待,由于正确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会而实现了高速增长的印度和中国,能够通过G20等会议的讨论,对重新建立世界经济制度做出贡献。

  根据预测,印中两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仍将持续高速增长。对于低生育率老龄化日益严重,国内市场缩小的日本来说,要想维持和扩大现在的繁荣,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来加强与印中两国的经济关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日本企业在当地研发、生产和销售适合印中两国大市场需求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我们期待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建立地区框架的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使日本企业可以在包括印中两国在内的东亚地区自由地开展生产活动。

2011年1月24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1年3月17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