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短期主义重新受到关注

鹤光太郎
研究项目主任、教职研究员

  美国企业的短期主义、季度资本主义突然受到关注,原因是美国总统大选的民主党主要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把鼓励基于长期视野的经济活动作为自己的经济政策"希拉里经济学"的支柱之一,提出向通过抬升季度业绩获得自己公司的股票报酬、再出售该股票获取利益的经营者,以及短期买卖投资家征收高额税,也就是征收投资回报累进税,持股时间越短税率越高。

◆◆◆

  早前凯恩斯等人也指出过短期主义问题,但引起关注是在25年前。当时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落后于日本和德国,美国认为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视野的长度不一样,哈佛大学经营学教授麦克·波特1992年的论文颇具有代表性。

  80年代末期,恶意并购企业在美国盛行,与此相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杰莱米·施坦因从理论上阐明了当企业并购的威胁严重时,投资家会暂停必要的投资,转向急功近利,在短期内炒高股价等,造成经营视野短期化。此外,哈佛大学教授罗伦斯·萨马斯等人指出,在当时由于恶意并购企业打破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企业员工等)之间建立的潜规则,导致只有通过潜规则才能实现的企业特殊投资减少,其结果是削弱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90年代以后,日美两国的竞争力逆转,围绕短期主义的讨论也随之降温。使这个问题再次升温的契机是2008—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有批评意见认为,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金融机构经营者的报酬体系助长了短期主义,危机后的美国经济步履艰难也是因为企业内部的留存资金没有用来投资,而是用于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或分红,由此来炒高股价。下表是美国企业购买自家股票的金额排行榜,其金额之巨大可与净利润匹敌。

表:美国企业购买自家股票金额排行前10位
(2004年-2013年)
排位 企业名称 A:购买自家股票(亿美元) B:分红(亿美元) A+B净利润(%)
1 埃克森美孚 2170 840 84
2 IBM 1160 260 113
3 微软 1130 770 119
4 思科系统 720 50 110
5 保洁(P&G) 720 470 118
6 惠普(HP) 650 90 168
7 沃尔玛 640 400 73
8 辉瑞 620 650 137
9 英特尔 580 310 107
10 通用电气(GE) 570 870 89
(资料来源)William Lazonick (2015) "Stock buybacks: From retain-and-reinvest to downsize-and-distribute", Brookings

◆◆◆

  对于企业的短期主义最重要的是基于证据的分析,我们来看一下美国企业的实证分析。首先是使用股票期权等向经营者支付报酬制度的影响。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阿莱克斯·爱德曼斯2015年的论文追踪了支付给公司经营者的股票期权等的购股时期,发现这些经营者以购股后再出售获取利益为前提,为了维持高股价,削减了设备投资、研究开发经费和宣传费。

  美国华盛顿大学副教授拉德哈克里希南·格帕兰2014年的论文注意到由于各种报酬结构因素不同,购股和售股获取利益的时期也不同,他据此调查了报酬整体与经营视野长短的对应关系,发现越是具有高速增长机会、长期资产、高密集研发投资、低风险、实现高股价等特点的企业,由报酬决定的经营视野也越长。

  此外,为了实现每季度的预期收益而受到股东或分析师的过重压力也有可能成为短期主义的原因。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约翰·格拉哈姆2005年的论文采访了美国400多位公司董事,其中有多达78%的人回答,即便是将来价值上涨的投资计划,如果认为该投资将导致不能实现季度预期收益,就不会实施这个计划。

  实际上,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桑基普·博加拉吉2016年的论文显示,对财会进行操作,利用裁量权削减支出等,使预期收益高于证券分析师预测的企业,比虽然收益内容良好、但没有实现预期的企业获得了更高的股票收益率。

  关于分析师的影响,据美国乔治亚大学副教授杰克·何2013年的论文介绍,接受采访的企业分析师人数越多,取得专利数就越少,分析师的影响也越小。不过也有实证分析显示,越是定期公布季度业绩预测的企业,与不公布的企业相比,收益管理越不严格,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避免短期主义的极端方法是企业不公开股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约翰·阿斯加在2014年的论文中提出,公开股票的企业即使在调整企业规模、产业、投资机会以后,投资额也明显地少于不公开股票的企业,对投资机会的反应度也很弱,只有4分之1左右。股价对有关收益的新信息的反应度越强的企业,这种倾向也越明显。

  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15年10月24日刊)介绍,由于股东与经营者的利害对立、短期主义、对上市企业的限制强化导致美国上市企业出现了衰退征兆。一般来说,新兴企业希望最终上市或卖给上市企业,但由于不依靠公开市场的筹资比以前容易,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继续不公开股票。为此,加上企业合并的影响,美国的上市企业数与1996年相比减少了一半,而且新兴企业实现上市所需的平均时间从1999年的4年延长至现在的11年。

  不公开股票是一种方法,那么对于公开股票的企业,为了促进长期视野,是否应该把经营者从股东的重压下尽量隔离开来呢?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出现了对共同机构投资家的持股比例增加表示忧虑的呼声。但是从迄今的实证分析来看,机构投资家未必使经营者变成了近视眼。

  哈佛大学教授鲁希安·贝布查克在2015年的论文里分析了90年代后半期以后2000件对对冲基金的经营干预,从干预时点的第3—5年,分析对象企业的业绩开始上升,也就是说,这显示出并没有为了在短期内提高收益而牺牲长期成果。

◆◆◆

  短期主义是不是需要排除的弊端?哈佛大学教授马克·罗在2013年的论文中解释说,在技术革新、IT(信息技术)化、全球化等背景下,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在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速度都在加快,迫使人们做出应对。从这一观点来看,比起以往更需要短期经营计划。像资源相关产业那样,以几十年的视野从事长期投资反而会被斥为"奢侈"。

  日本企业曾经保持了长期视野,虽然主银行对企业的统治也是一个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稳步高速增长。既然这个根本原因已经不存在,那么日本企业也只能在短期主义和长期主义的夹缝中挣扎了。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6年1月18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6年3月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