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预期”了解多少?

小林庆一郎
教职研究员

  一般认为,大规模量化宽松的目的是打破通货紧缩"预期",创造通货膨胀"预期",以此实现通货膨胀。不过,既然零利率都无法推动利息变化,如何操纵"预期",还没能从理论上解释清楚。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对预期的形成究竟了解了多少呢?

  主流理论框架的合理预期假说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假设微观家庭收支和企业能够合理地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然而,合理预期的本质在于,经济上的预期具有"自我涉及性(self-reference)",企业和家庭收支的合理决策未必是本质。所谓自我涉及性,就是预期转来转去返回决定自身(预期)的性质。

◆◆◆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教授在1976年的论文"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中指出,预期(或经济规律)具有自我涉及性。例如,假设存在这样的预期(经济规律):"通货膨胀使家庭收支产生'工资增加,生活得到改善'的错觉,因而增加消费"。当政府为发展经济而制造通货膨胀时,如果国民了解这个经济规律,知道政府'想让国民产生错觉'的意图,因此为防备物价上涨而减少消费,那就会产生另一个"即使通货膨胀,消费也不增加"的经济规律。

  这个卢卡斯批判显示的预期自我涉及性,是指"如果处于经济体系中的国民和政府都知道经济体系的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行动,结果规律就会发生变化"。经济规律如下图所示,按照预期形成循环形成,所以卢卡斯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会失去效果。由于这个循环永无止境,因此一般来说,经济规律也永不确定。

图  预期形成循环

  不过,有时在一定条件下,即使经过预期形成循环,预期也不发生变化。这种预期成为不动点所需的一个充分条件是"家庭收支和企业合理地处理信息"这一微观层面的合理性。

  "预期形成的不动点"非常稳定,经济学家分析它很不容易。与此相反,除此之外的预期都不稳定,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分析。因此,现代宏观经济学家们把这个不动点称为"合理预期",假定它是实际经济中形成的预期,创建了相关理论。家庭收支和企业完全合理的假定过于牵强,设置这种假定也是为了支持合理预期。

◆◆◆

  实际上,认为所有的家庭收支和企业都具有合理的微观合理性不可能成立,合理预期只是理论上的近似。重要的是把"预期的自我涉及性"置于理论的中心位置,这一点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我们用物理学的进步做个比较。彻底改变古典力学时空概念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两者的前提都是物理学家(观测者)位于观察对象之外。推翻了这一前提,以观测者处于物理体系内部的"自我涉及性"为前提建立的理论是量子力学。在古典力学和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世界观中"有无自我涉及性"成为巨大的鸿沟。

  可以说,在卢卡斯之前和卢卡斯之后的经济学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宏观经济学家认识到了这一点,美国纽约大学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等编著、研究生院使用的高级教科书的名字是《重返宏观经济理论》。这里使用的"重返(Recursive)"一词,与自我涉及性意思相同。

  与量子力学不同的是,在经济学领域,还没有能够在现实的假设中使用自我涉及性的工具。为此,采用了近似合理预期假说这一非现实的假设使用至今。不可否认,把基于合理预期假说的模型作为现实政策的基础,令人感到不够坚实。因此,为了创建现实的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学家们在理论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善建议。

  其中一个属于被称为经济物理的领域,有应用统计物理学找出股价变动规律的研究等。例如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的迪迪埃·索耐特(Didier Sornette)教授,在2005年的论文中预测了美国住房泡沫崩溃。

  不过,经济物理学家由于过度使用统计物理学的方法,放弃了"家庭收支和企业知道经济规律,并基于该规律采取行动,其行动产生了另一经济规律"的自我涉及性。抛弃自我涉及性如同从量子力学返回古典力学,需要加以改正。

◆◆◆

  那么,过去10年,世界各国央行的经济专家作为经济分析的标准设备使用的动态学概率一般均衡(DSGE)模型怎么样呢?DSGE虽然由于没能预测到2008年的雷曼危机而受到批评,但是其主导地位依然不变。

  DSGE假设"所有的家庭收支和企业都是合理的"。现实中的经济状况变化具有粘着性和增幅性,缓慢地达到繁荣或衰退的顶峰后逐渐下降,但是在简单模型中这种特点无法再现。因此在标准理论中,通过对家庭收支的效用和企业的设备投资调整费用假设特殊函数,来再现粘着性和增幅性。例如,美国西北大学的劳伦斯·克里斯蒂亚诺教授等人2005年的论文具有代表性。

  由此经济数据得到了解释,但是在理论上,经济周期成为家庭收支和企业的最佳行动结果,企业和家庭收支的反应也与经济周期相似。如果标准模型正确,就会得出"对于家庭收支和企业来说,衰退成为'最佳状态',不需要采取对策"的结论。这个缺陷是DSGE标准模型的共同点。DSGE的经济政策不是为了稳定经济,而是为了改正价格刚性带来的低效率。

  为了克服这个缺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清泷信宏教授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摩尔(John Moore)教授,在2012年的论文中设计了理论模型,维持原来的合理预期假设,分析了性质不同的经济主体的相互作用。在这种模型中,每个人的最佳反应的总合并不能成为整体最佳。因此可以说,稳定经济周期的做法是正确的政策。

  对于预期形成,也从行为经济学和有限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将假设变为现实的各种尝试。获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芝加哥大学拉斯·汉森(Lars Peter Hansen)教授等人,也在1999年的论文中提出了"政府和国民在'不了解真实的经济结构'的条件下推测经济规律"这一新理论。不过,无论哪种尝试,都是对"企业和家庭收支完全合理"这一微观合理性的批评,并没有颠覆"宏观预期是预期形成循环的不动点"这一合理预期假说的本质。如何根据经济体系具有"自我涉及性"的性质来分析现实,在宏观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找到决定性的方法。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3年10月21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3年11月1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