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荣重建和日本经济

小林庆一郎
RIETI研究员

内容概要
  (1)日本经济不会因大荣问题而出现金融危机。应减少债务,整顿企业,谨慎地展开重建工作。
  (2)大荣问题作为不良债权问题处理进入最后阶段的事件,具有象征性意义。
  (3)银行连同企业,即使不良债权问题已进尾声,提高效益仍是课题。对于大病初愈的日本经济来讲,把握住经济政策是很困难的。

  日本大型超市企业大荣,于上月做出了有效地利用产业再生机构进行经营重建的决定。至此为止,在重建问题上可谓是出现了几度混乱,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这对于日本经济意味着什么呢?

为什么成为一大问题?

  大荣经营重建问题曾经是不良债权问题的一个象征。

  大荣的失败是在于过份相信"土地持续上涨"的神话,固执采取典型的泡沫型经营上。其经营手法是用土地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之后再用这笔资金去购买新的土地,扩展店铺。土地价格若持续上涨,这一方法自然能无止境地维持店铺的发展扩大,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土地价格持续下降,由此大荣背起了巨额的债务。

  2002年,在讨论放弃对大荣的债权问题时,由于其债务、雇用、交易户等极多,致使很多人担心大荣一旦破产,会使整个日本经济陷入危机。特别是担心作为债主的大型银行都有破产的危险,这可能直接牵连到金融危机。

  由于是大型企业,所以大荣的破产给雇用及交易户所带来的影响仍是绝对不可忽视。不过,由于股票的回升以及增资等使大型银行逐渐恢复元气。所以,因大荣引起金融危机从而导致整个日本经济陷入危机的恐惧消失了。

  综上所述,大荣问题虽然涉及范围较大,但有必要作为个别企业的经营问题进行考虑。就是说,对于大荣本身来讲,问题是怎样的重建政策才恰当?

  实际上,有效利用产业再生机构也好,由民间自力重建也罢,为了能成功地实现重建而应进行的工作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首先,通过银行放弃债权,来大量减少约达1万亿日元的巨额有息债务。然后彻底整顿大荣企业、提高效益。无论哪一种整顿方案,这两点都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提高效益才是成败与否的关键。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大荣所属的"综合超市(GMS: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的这种企业性质本身就从结构上降低了企业效益。要提高效益,或许有必要进行企业性质的大改变。

  减少有息债务和提高效益与利用产业再生机构亦或由民间自力重建没有任何关系。从今年夏天到上月为止,在大荣问题上,人们只注意到"是加入机构?还是民间重建?"这一重建框架上,然而,真正的问题则是今后确定的重建策略的内容本身。

取决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大荣重建的成功与否本身并不具有左右日本经济的影响力。但是,对于从90年代初以来一直持续的不良债权问题来讲,则意味着"正常化"。

  大荣的重建处理若能了结,则可以说大型银行存在的庞大的不良债权处理工作也大体告终了。另外,虽然各地的地方银行以及信用金库和信用合作社等尚有问题存在,但只要大型银行体制健全,就可以避免出现全国性的金融危机。在挽回全国金融网络整体信用的意义上来讲,大荣重建具有象征性意义。

  步入今年,UFJ和三菱东京发表了经营统一决策;大荣公布了重建政策的决定。这两件事情都打消了日本的金融不安。2004年是不良债权问题真正超越难关的划时代的一年,这或许会流芳后世。

金融、财政今后的课题

  但是,要说日本经济的前景充满希望,倒也并不尽然。

  不良债权问题的终结说明银行和企业了结了过去存在的债务问题。用企业会计的业内术语来讲,是资产负债表的处理结束了。但今后,对于银行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培养使之具备提高年收益的素质。就是说,要改进PL(损益计算表)的内容。

  然而,银行、企业的收益结构绝对称不上坚若磐石。

  有关人士指出,这一年多来,股票的稳定和景气的回升趋势,使得银行界的企业改革热情愈加淡薄。虽然现在的银行收益总的说来较高,但这是日本银行通过在数量上放宽限制、把利率控制为零而带来的。银行因为用零利率能筹集资金,所以如今通过放贷可以轻易地赚取差额利润。反过来,若利率恢复正常、储蓄利率上升,那么银行的收益或许会大幅度地下滑。

  大荣以及其他借贷企业也是一样,提高收益和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大课题。效益低的企业之所以能幸存下来,是因为整个日本经济都已经习惯于超低利率的这一环境了。若日本经济恢复正常,在能向企业要求支付更高的利率时,那么收益差的企业则将无法生存。

  不良债权问题历经了十多年,如今终于走出了这条漫长的隧道,然而,提高收益的这一"爬坡"课题仍摆在眼前。可以说这就是日本经济的现状。

  经济政策的运营也很困难。金融危机的担忧消失了,国内生产总值也在稳步上升,然而通货紧缩尚未终止,企业、银行的收益性也存在潜在问题。

  日本银行预测虽然下一年度的消费者物价将出现时隔八年的上涨,但通货紧缩趋势尚未完全终止。量化放宽限制目前不得不维持下去,而财政应如何做呢?

  若把重点倾向于财政重建上,那么在通货紧缩的状况下,恐怕会因景气过于低迷而导致萧条。看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顾全景气的同时,逐步实现财政的健全。为了顾及景气,金融政策以放宽限制为基调,财政政策实行中立或略微紧缩的美国式的政策运营,这种认识正在逐渐趋于统一。

  金融和财政的选择余地愈加狭小,所以需要有一套穿越荆棘之路的复杂政策运营方法。

禁止一切未经作者及朝日新闻社允许的转载、转发等侵权行为

2004年11月7日《朝日新闻》

2005年2月8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