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年来经济的讨论

8 经济讨论的作用

小林庆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8 经济讨论的作用

  正如我们至今为止所见到的那样,经济讨论的对立深刻地反映了评论者价值观的对立。而且,这种价值观对立的根源在于对“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长期萧条的时代究竟是怎样的时代”这一历史观的不同。

  应将目前的长期萧条看成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的重现,还是人类所未曾体验过的一种新现象?

  如果是大恐慌的重现,经济学教科书里记载了大量针对这种危机的处方。对于日本的经济萧条,也可拿出至今为止经济学所积累的现成处方,原封不动地开方即可。所谓的现成处方就是公共事业等的财政政策和日本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因此,如果立于日本的经济萧条只不过是经济危机的变种这一历史观点,议论的主旨可能就会成为“施行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直至见效为止”。尤其在美国的经济学家中,从类似大恐慌的视角谈论日本不景气的大有人在。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日本的经济学界往往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因此在经济辩论中,本来就存在着容易把美国学者的评论囫囵吞枣的土壤。

  认为通货紧缩是严重问题的通货膨胀目标论,就是由于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才成为辩论的诱因,使日本的论坛出现了大量的通货膨胀目标论者。

  但是,如果把目前的长期萧条看成是人类所未曾体验过的一种新现象,从这一历史观点出发,可能就会持有不同的看法。

  巨额的不良债权被遥遥无期地束之高阁,名义利率为零的状态持续几年,不仅是这次日本长期萧条绝无仅有的现象,也是经济学家至今没有想像到的现象。如果认为这次萧条不同于大恐慌,也许就不能不考虑新的处方了。例如,重视处理不良债权的观点,也是源于这次萧条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话题也许已超出经济政策范畴,涉及到政治体制。整个世界初次经历30年代大恐慌的时候,响应恐慌而出现的是法西斯和共产主义,他们否定市场,把恐慌连根铲除。

  综观今日的世界经济,泡沫经济的发生和崩溃、顽固不化的不良债权问题、金融危机等问题,不仅在日本,在世界各国也屡见不鲜。

  如何解决日本长期萧条的问题,同时也是对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所面临的经济状况这一问题的答复。

  泡沫经济的疯狂及其崩溃后的长期停滞,或许是忧郁而愚昧事件频发的时代产物。不难理解众多的论者为什么焦躁地嚷嚷“总之,请政府或日本银行来恢复经济”。

  但是如此一来,这场讨论就会以日本经济曾有过愚昧的经验这一结论而告终。日本长期萧条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何在?阐明这一历史意义也是经济讨论的任务。

※原载于2004年4月19日
禁止一切未经作者及朝日新闻社允许的转载、转发等侵权行为

2004年4月19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