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年来经济的讨论

7 财政重建

小林庆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7 财政重建

  持续几十年的经济长期不景气,造成财政税收持续减少,各种恢复经济的措施又使财政支出过度膨胀。如何重建处于危机状态的财政体系呢?这种财政重建正是经济政策讨论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政府方面一直在财政扩张与财政重建之间摇摆不定。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债余额持续增加,在泡沫经济出现之前,财政重建就一直是政府的夙愿。可是,90年代初期,为了应对经济的持续走低,政府采取应急措施,下决心施行财政扩张,这至少算是一种权宜之计吧。

  90年代中期,住专(住宅专门金融机构)问题得以解决,经济景气得到暂时恢复,政府重新走上了紧缩财政的道路。1997年,桥本政权通过了消费税增税和财政结构改革法等法案。

  但是就在那年秋天,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日本经济急剧恶化,小渊政权进而转向了极端的财政扩张路线。

  现在的小泉政权,再次将财政重建列为政府的首要目标。

  就这样,政府的财政政策总是在扩张与紧缩之间摇摆,因此招致了各种批评。

  一种说法认为:“政府的本意还是以财政紧缩为目标,所以对于恢复经济所必须的财政扩张进行得不够充分。”

  但是,由于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减税以及经济不景气,已经导致政府的税收急剧减少,政府部门的债务已超过700万亿日元。90年代以后更增加了400万亿日元的公债,这恐怕不能说财政扩张进行得不充分吧?

  还有人批评说:“这种油门、刹车来回踩的财政政策只会导致经济停滞不前。”

  可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如果减缓财政扩张的力度会引起经济下滑,那么就是说经济本身存在结构性问题。

  结果,公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二战刚刚结束时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今后出现国债价格暴跌、财政危机频发也决不是杞人忧天。

  但是,目前人们对财政问题还没有紧迫的危机感,也还没有出现国债价格暴跌的迹象。虽然小泉政权以重建财政为目标,力图在各个领域推进彻底的改革,但不同意见的出现使得改革还难以取得共识。这恐怕也是对财政问题缺乏危机感的结果吧!

  缺乏危机感的原因之一,在于零利率状况的持续。

  一般说来,财政状况恶化,利率会随之上升,继而压迫到国民生活。这就会产生危机感,从而推进财政改革。可是,现在的日本,零利率仍在持续,财政状况的恶化并不会马上促使利率上升。零利率的继续使得人们仍然保持对国债高价的期望,不会出现国债价格暴跌。所以尚未切实感受到危机感的存在。

  反过来,可以说当日本经济完全摆脱长期不景气,结束零利率状态的时候,也就是财政危机表面化的时候了。

  那时,政府的负债便很现实的体现为向每一位国民的借款。政府为补上这个漏洞,恐怕只有削减预算支出、增税、实行高通货膨胀等三个办法可供选择。哪一个选择都会给国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

  那么,现在应该做什么呢?我认为应该为探索财政重建的道路、最大程度地减少国民的痛苦展开一场深刻的讨论。

※原载于2004年4月17日
禁止一切未经作者及朝日新闻社允许的转载、转发等侵权行为

2004年4月17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