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笔记

深入思考收入差距问题

小林庆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在收入差距问题鼓噪一时之中,批评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言论盛行。

  拥护市场竞争的经济学家和企业经营者的论调与批判市场竞争、主张消除收入差距的人们(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评论家们)的论调不相吻合,这恐怕不是笔者一人的印象吧。

  经济学家所描绘的市场竞争场景是降价竞争,人们凭借价格信号自由地生产和交换商品、服务,并无相互妨碍对方活动的“争斗”。经济学家的信念是通过价格竞争将资源、人力导向最佳用途,最大限度地为社会谋福利。按照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以来的观点,如果个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则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结果是为社会公众带来利益。

  另一方面,按照批判市场经济的评论家们的论调,市场竞争给人一种弱肉强食的印象。“生存竞争”的企业如同肉食动物,将消费者、劳动者当作猎物,欺骗、抓住吃掉,如果这就是市场竞争的话,败者将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只有胜者才能兴旺发达。基于这一印象,竞争将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一经济学家的论调就无法让人信服。

  为什么对市场竞争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印象呢?

  答案在于经济学家与市场批判论者看到的分别是市场经济的不同侧面。市场经济既具有经济学家所说的好的一面,也具有评论家所指出的负面(阴暗面)。

  已故经济学家,原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赫舒拉法(Jack Hirshleifer)指出,市场竞争中出现阴暗面的原因在于竞争中所使用的技术不同。

  经济学家设想的市场竞争中所用的技术当然是生产技术。加工原材料、装配零部件等制造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就是生产技术。或许还可以进一步将向消费者推销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技术也纳入生产技术的范畴。

  另一方面,经济活动中也存在与生产不沾边的技术。在公司内部的权利斗争中获胜的技术、利用顾客的无知兜售无用商品的技术、讨好政治家实施利益诱惑(寻租(Rent-seeking))的技术……。赫舒拉法(Hirshleifer)将这些归结在一起,统称争斗技术。这只会白白消耗资源,对整个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是从他人手上夺取既有资源的技术即为争斗技术。

  市场经济批判论者将争斗技术的弊病视为问题。

  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生产技术和争斗技术同时存在,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根据情况分别使用这两种技术。论调不吻合的很大原因在于现在的标准经济学都无视生产技术以外的其他技术的存在。

  最近围绕收入差距等经济问题的争论,可以说是在市场上使用争斗技术而引起的弊端问题。

  如果是这样,那么仅仅以生产技术为前提的经济学论调,就无法进行有说服力的反驳。或许需要创建将争斗技术纳入分析对象的新型经济学。

  以前就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政治决策和行政过程的“公共选择论”这一领域。这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政治和行政中存在的争斗技术。然而,在广泛的市场经济活动领域分析争斗技术的经济学还不存在。

  也可以将收入差距争论本身看作是一种争斗活动。对过去10年因企业的解雇行为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人们而言,现在的收入差距争论就是政治斗争。

  根据赫舒拉法(Hirshleifer)的理论,对于无法维持生计者而言,与努力从事生产活动相比,参加政治斗争是更合理的选择。自己能够生产的东西是有限的,如果可以通过争斗改变政府的再分配政策使自己获利的话,比前一种做法合算得多。这样,收入差距争论便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能量和才能。

  也许这样的分析会对再分配政策赋予新的意义。一般认为再分配政策是牺牲效率提高公平性的政策。然而,如果考虑到竞争的阴暗面,用再分配消除公众对收入差距的不满,有助于避免围绕收入差距的政治斗争耗费资源。这或许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有益。

禁止一切未经作者及朝日新闻社允许的转载、转发等侵权行为

原载于2007年8月18日《朝日新闻》

2008年1月17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