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研究员看沈阳使馆事件

从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看日本外交的原则与真意

关志雄
RIETI高级研究员

  在中国沈阳日本总领事馆发生的突发事件,为恢复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中日关系投下了巨大的阴影。5名北朝鲜难民为了逃亡国外而强行闯入日本领事馆,拼命对其加以阻止的中国武警进入了领事馆的范围。当时的情景被摄入镜头,连日来在日本电视的新闻和其他相关节目中反复播放,受到广泛关注。

  围绕这一事件,日本政府以维也纳公约保护领事馆的治外法权为依据,要求中国对"侵害主权"进行道歉,日本的媒体也随声附和,一齐对中国加以谴责。而一部分自民党的政治家竟然大放一些混淆视听的谬论,说什么"这与领土被入侵没有什么两样,倘若是别的国家,就会导致战争","国家的荣誉与自尊丧失殆尽","这可以说是中国的国家权力在馆内实施了绑架"。

  其实,倘若这件事发生在别的国家,不用说是战争,可能连新闻都称不上。如此可见,中日之间还没有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在真正的意义上至今也没有实现"邦交正常化"。

  面对日本的批判,中国反驳说"根据维也纳公约,我们负有保卫领事馆安全而采取必要措施的义务,武警的行为纯粹属于一种责任,符合该公约的有关规定"。此外,中国还举例1998年5月日本警察"侵入"中国大使馆的类似事件,当时中国并没有小题大做,因此,希望"日本方面冷静地、善意地理解中国方面的措施,不应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反映中国政府意向的媒体在报道方面也非常慎重。很多日本的评论家还以为这是因为中国媒体不愿向国民揭示政府的失策,而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不愿煽动国内因靖国神社参拜等问题已经高涨的反日情绪。

  中国认为,本来应受到感谢的善意的行动最终却被指责为故意的主权侵害,确实是一种遗憾。如果中国武警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放任逃亡者闯入日本领事馆,结果就不会象这次仅仅有5人,也许会有数以千计的人涌向领事馆。加上难民的收留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与北朝鲜关系的恶化,基于这一考虑,日本政府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态。据报导日本驻中国大使阿南惟茂在北京的日本大使馆内部会议上曾指示不要将"可疑者"放进大使馆或总领事馆,要将其拒之门外。与其说这是大使个人的失言,不如理解为他道出了日本政府的真意。

  除了"主权"问题之外,此次冲突的另一个焦点是"人权"问题。诚然,从电视画面看,谁都会对五名逃亡者心生同情。然而,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同胞连上电视的机会都没有,另外,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有数以亿计的饱受战乱和饥饿之苦的难民。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的"已闯进使馆的政治难民"应该得到保护,而"试图闯使馆的经济难民"则要赶走这一国际规则本身,只不过是主权国家妄自尊大的表现,根本谈不上什么保护人权。

  在原则上,日本基于人道考虑而不拒绝难民,但究其真意,日本并不欢迎难民。从2001年获得日本批准难民资格的人数只有24人(从1982年起计共284人)这一实际数字也可一目了然。如果日本不反省自己在难民收留问题上的消极态度,而非要从尊重人权的角度来指责中国的话,说到底这只能是一种伪善的行为罢了。此次有五人闯入领事馆,今后这样的逃亡者估计还会进一步增多,日本既然无意收留他们,到底有没有权利对如何处置他们说三道四?

  中国政府5月22日允许五名逃亡者从中国经由菲律宾,于第二天抵达汉城。中国既坚持了按照"中国法律和国际惯例,从人道主义观点出发"的原则,又照顾了日本的面子。由此,"人权"问题告一段落。而关于"主权问题"中日之间还存在着争执,即当时中国武警从领事馆中带走五名逃亡者时,是否得到了日方的同意。直至今日,双方的看法依然是对立的。为了解决问题,妥协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日本应探讨的是如何在坚持"主权不可侵犯"的原则下,采取灵活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本文是5月17日在"实事求是"专栏中刊登的"从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看日本外交的原则与真意"的修改稿。

2002年6月

2002年6月1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