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政策2.0”——WTO及TPP之后是什么

田村晓彦
高级研究员

  日本的贸易政策目前最重要的课题是围绕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现在美国国会正在对授予总统贸易促进权限的法案(TPA)进行审理,TPP谈判迎来了关键时期。虽然谈判的走向不容忽视,但既然谈判在相当程度上可能达成妥协,那么就有充分的动机从现在起就开始思考下一代贸易政策。本文称这个政策为"贸易政策2.0"。

根据国际社会的多极化,旨在"共建霸权"的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2.0"暂时应脱离起源于第2次世界大战后、以冷战结构的贸易秩序为中心的思考框架,根据多极化国际政治局势的现实制定方案并实施。具体来说,应把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国家衰退、新兴国家崛起、NGO等非政府主体兴起及主权国家的相对化等现象作为依据。以迅猛的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国家的影响力增大,相反,发达国家的影响力相对下降。WTO多哈回合谈判旷日已久,却找不到妥协的出路。围绕气候变化、防止核扩散、裁军等需要多边合作的问题,谈判正处于难产状态。依笔者之见,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维持世界和平的终结"(Pax Americana)。国际秩序只有依靠拥有压倒性强制能力(coercion)或权威(authority)的政治力量(power)的霸权国家来领导,才能得到保证(霸权稳定论),霸权国家的力量减退会导致秩序失去稳定。无视这个根本原因,用与以往相同的思考追求多边主义,是不可能得到顺利发展的。因此只能等待压倒性霸权国家再次出现,或者由相互信赖的几个国家"共建霸权",来重新稳定国际秩序。但前者不现实,所以应该追求后者。

"霸权稳定论"和"以'权威'为基础构筑霸权"的可能性

  在这里笔者想简单复习一下关于国际政治概念化的学说(以美国国际关系学界为中心)。关于国际政治概念化的传统定论是所谓的"现实主义"。尤其是最新版本,是以"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确保'生存'是国家的主要目标"这一看法为前提的"新现实主义"。但是,现实主义是以力量均衡为前提的,所以冷战结束后,在美国一极独大的时代,本来会出现非霸权国家从势力均衡的视点结成反美联盟,但在现实中没有出现,为此反对意见认为用现实主义无法解释冷战后的状态。罗伯特·吉尔平虽然也持同样的现实主义立场,但提出了有别于势力均衡论的"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国家具有从长期视点构建和经营国际秩序的动机和能力,因此美国一极独大反而能够带来稳定的国际秩序。冷战后西方国家联盟并没有瓦解,在经济领域多边主义付诸实施的现象基本上得到支持,这些都说明了霸权稳定论的正确性被广泛接受。

  不过,霸权稳定论也有缺陷。既然继续从现实主义观点出发,以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为前提,即以国家间不存在权威为前提,就无法解释例如在美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相对减弱,形成所谓"多极化"的21世纪初,自由开放的国际体制为什么仍然得以维持。鉴于此,约瑟夫·奈(Joseph S. Nye)和约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等自由派学者修改了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提出了新的模式,霸权国家的霸权资源不仅需要硬实力或强制力,而且还需要通过非霸权国家认知霸权国家的"权威",同意霸权存在,公开承认霸权形态,以此形成国际秩序,尤其是多边主义的稳定基础。无论是吉尔平的理论,还是伊肯伯里的理论,都认为霸权国家的存在可以给国际秩序带来稳定,支持美国的实力或权威相对下降的现状是对多边主义的挑战这一观点。

  总之,对于非霸权国家的日本来说,根据霸权国家和非霸权国家之间的"立宪式约定"建立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的自由主义模式,比例如现实主义描绘的大国通过物化实力博弈决定国际秩序的模式好得多。进而"霸权"的资源不仅来自强制力量,建立在"思想"和"规范"基础上的"权威"也可以成为资源。如果立足于这种自由主义的思考,那么军事小国也可以担当"共建霸权"的一翼。

  当然,这些理论都只是"模式",但"模式"只要广泛共享,对人们的认识框架形成过程产生强烈的作用,就可以影响实际行动。因此,日本在安全防务等领域,除了不懈地努力应对事态沿现实主义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之外,还应同时为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成为主流认识框架积累有利的证据,这样才符合国家利益。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日本能够取得的"权威"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个疑问中隐藏着"贸易政策2.0"的关键。

旨在取得"权威"的"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贸易政策

  如上所述,为了共建霸权,应设计并实施"贸易政策2.0",这时有若干因素应予考虑,即考虑经济增长以外的问题,例如环保、人权、劳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性相对增加,可持续性、综合性等所谓"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呼声高涨,体现了国际社会的现状,这与NGO的影响力增大的当今现象相呼应。这些社会问题的对策一旦失误,就有损害健全运营高度全球化经济的风险,因此同时也是经济问题。也就是说,需要"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进行综合处理的重视质量的政策",需要以向"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思考方式倾斜的形式,调整有关国际经济的各项政策。为了从国际规模找出社会课题的解决方法,实现地球规模的"共同利益",应提出"思想",建立"规范",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在真正意义上保证世界人民最大限度地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日本具有通过产品、技术和服务来解决环保、节能等各种社会课题的经验,因此拥有通过这样的贸易政策在国际社会树立"权威"的巨大潜力。

  此外,日本的贸易政策一直把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作为重要议题来推进,笔者认为,为把实现重视质量的经济发展的"贸易政策2.0"适用于地区经济一体化而构思的概念是"全面连结性"。成为世界增长中心的这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现在正通过FTA的"制度上的连结性"和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物理上的连结性"而不断深化。但在这里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视为主要对象的中亚地区那些今后准备构建连结性的地区姑且不论,迄今以日本企业为中心构建起来的亚太地区的价值链(VC),只有通过保证更高质量的连结性才能达到进一步发展的局面。必须广泛捕捉引发价值链功能失调的各种现象,为减少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在发生后使成本最小化,需要采取措施。如果对上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例如人权、劳动、自然灾害等问题不采取正确的对策,就会导致该地区价值链的顺畅运营发生障碍,无论怎么提高制度上的连结性和物理上的连结性,其效果都将被抵消。

  如上所述,应把为实现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贸易政策作为"贸易政策2.0"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与可信赖的国家"共建霸权",确保亚太地区甚至全世界的政治稳定,才能与后TPP的贸易政策相称。

2015年7月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