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加速——关于民企参与公共事业

孟健军
客座研究员

新领导班子的经济结构改革

  中国政府的新领导班子于2013年3月成立,新领导班子在把政策重点放在新的大规模城镇化的同时,开始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以摆脱公共事业对国有企业的依赖。以铁路为例,2013年预计全国铁路运营距离超过10万公里,中国政府于2013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将迄今一直由国家垄断的铁路经营权和所有权全面下放给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

  在此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7月2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优先建设中西部及贫困地区的铁路和基础设施,推进民营企业向铁路建设投资融资的体制改革,并为此提出了4项具体的政策措施:1)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2)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3)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以开发收益支持铁路发展;4)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及时开工,按合理工期推进,确保工程质量。

  这些促进民间参与措施的目的,不仅包括2013年3月撤销铁道部,正式成立企业结构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后,进一步加速了对民间开放公共事业,而且包括作为李克强总理主导的经济结构改革的一环,利用民间参与,促进最具挑战性的改革,向原有的国有企业利益集团开刀,同时,通过加速和扩大公共事业建设,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

取消中央政府的行政审批并向地方政府下放权限

  新领导班子在减少以往的强势行政干预的同时,让民间资本参与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的公共事业,以提高投资效率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关于这些措施的目的,国务院已于2013年5月17日做出决定,根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方针,公布了117项取消行政审查,向地方政府下放权限的决定。其中包括取消71项对公共事业投资开发计划的审批权,以及把20项审批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对象产业以能源领域为中心,包括机场、铁路、通讯、矿山资源等。特别是在电力产业,在非主要河流建设水力发电站以及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立一定规模以下的送电网等的审批权全部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取消行政审批的项目中包括机场、铁路车辆、阀门、气田开发、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等产业。进而国务院又于2013年7月22日发布了《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电视、出版、卫生、能源、铁路等领域的50项行政审批项目,或者下放给了地方政府。

  这些审批项目的取消或下放,自2013年初以来已经实施了三次,截至2013年8月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总计超过了160项,打破了以往国有企业对公共事业的垄断,活跃了民间资本的参与,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表明了新领导班子的改革决心。

原因与对策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其后基本上没有进展,仅停留在方针层面。进入2010年以后,国务院于5月份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7月份又发布了有关该意见的具体政策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的分工的通知》,但是,全国整体的具体化操作并没有取得进展。在这种状况下,中央政府于2012年开始对2005年的《意见》及2010年的《意见》和《通知》中体现的方针加以细分化和具体化的作业。

  从民间资本参与铁道产业来看,2005年7月22日,当时的铁道部发布了关于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铁路的建设和经营的意见,表明将开放下述四个领域:1)铁路建设;2)铁路经营;3)铁路运输设备的制造;4)多种经营。2012年5月18日,当时的铁道部详细地公布了批准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客货运业务、铁路技术研发、铁路产品的认证·检查·安全评估等多个领域的事项,明确指出民间资本的参与享受与国家资本平等的待遇。

  2012年7月23日,广东省率先公布,通过民间竞标实施总投资额为2353亿元的44个重大项目,其中铁路产业占7个项目,5个是城际铁路。此外,中央政府提议成立铁路产业基金,国家发改委的方针是,鼓励民间投资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铁路和地方铁路,“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的民间投资额达到2000亿元。中国的铁路建设费用从2010年的7000亿元下降到2011年的4690亿元,但2012年又回升至6300亿元。2013年的铁路投资额,国务院在原来的预算上又增加了100亿元,达到6600亿元。

回到改革开放的出发点

  2012年11月21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再次当选为中共政治局常委5天之后,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会议上,李克强首次强调了“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的观点。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经过了30多年,中国逐渐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济运营经验,中国经济的重点正在从扩大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因此下一阶段的改革,必须打破多个领域的现有利益结构,调整利益分配时期。为了使改革阻力最小化,必须稳妥地推进现有利益最佳化,调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作用,而加速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正是这种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环节。新领导班子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今后中长期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把转变今后的发展方式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紧密结合起来,比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速度更重要。

2013年9月17日

2013年9月17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