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

迎来转机的“产业政策”

大桥弘
RIETI教职研究员

  在此次世界经济危机中,包括日本在内,各国为扶持产业和企业进行了巨额的财政动员。美国出台了利用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扶持企业和低碳产业的政策,德国和法国也广泛实施了通过信用保证等进行扶持的政策。与这些政策相呼应,对最近十几年来曾经淡薄了的产业政策的关注似乎又再次高涨起来。本文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对迄今围绕产业政策的讨论进行整理,并对经济危机后需要采取的产业政策进行讨论。

以往的“产业政策”到底是什么?

  产业政策最初受到密切关注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战后二十多年里,日本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并在其后通过贸易和投资提高了日本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之所以取得了如此的成就,诸多观点将其归结于政府从政策上的干预。不可思议的是,关于产业政策一词的定义并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就展开了讨论,有意见将其归结于产业政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此,笔者把产业间或产业内的资源分配从旧产业向新产业转移称为产业政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一直把产业政策当作补充市场失败的政策之一加以讨论。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外部性等原因,所以在产业和市场中,有时古典数理经济学以各种形式假定的市场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当仅以民间主体性无法应对的市场失败这一问题浮出水面时,由产业政策所代表的政府干预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理论性思考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对使用博弈理论的垄断市场的理论研究曾经在国内外都非常活跃,基于这种理论的政策性讨论曾经一时引起热潮。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对产业政策的关注日渐淡薄,研究也基本停滞不前。人们不再关注产业政策的原因有几个,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中心的欧美各国,向重视市场功能的方向转换了政策。民间主体的竞争可以增加社会福利这一新古典派的观点,大大推动了放宽限制和民营化的进程。进而这一新自由主义的潮流,又意外地从经济学方面对产业政策的实证研究中获得了支持。也就是说,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对过去的产业政策效果进行事后评估,那么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鲜明地表现出来。

  对产业政策效果的定量性研究结果,同时也对政府是否能够正确应对市场的失败也提出了疑问。也就是说,如同市场失败一样,政府也有失败的可能,而且政府失败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也不容忽视。现在回想起来,对于“为什么政府就能从政策上把应振兴的特定产业鉴别挑选出来?”这一批判没有进行强有力的反驳,也成为使产业政策效果的悲观论加速的原因。如果按现在的产业组织论实证分析水平,要想以高精确度将市场失败的程度指标化尚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消除对“根据产业政策选择的特定产业是来自市场失败之外的原因(例如政治干预的影响、政府的寻租目的等)”的疑念,于是产业政策悲观论在世界范围也就获得了说服力。

经济危机后的新产业政策

  日本国内外对产业政策的关注日趋淡薄,而在某些公认的日本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域,开始出现了日本企业被赶超的新闻。在半导体、手机和电视机市场,日本的技术历来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现在已经被外国大幅度超越。在LED(发光二极管)和蓄电池技术等环保技术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各国也举国上下积极投资,日本今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形势越来越微妙。

  以新兴国家为主的全球性企业,不断借助政府的力量突飞猛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经济复苏却显得步履蹒跚,畏葸不前。对于日本经济来说,现在需要的是迅速将资源分配从旧产业向新产业转移,以便促进委靡不振的日本经济的血液循环,而关键在于通过提高能够创造新商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方的新陈代谢,来推动需求的高涨。

  为了促进日本经济的新陈代谢,应解决的重要课题大致有下述两项:(1)创造和扶持新产业和新企业;(2)重建和搞活现有企业。由于此次经济危机,这些课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功能来解决,采取政策措施的余地明显增大。首先关于上述(1),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创造和扶持新产业和新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动力。但是新产业和新企业达到自立需要很长时间,需要采取长远的政策措施(参看Josh Lerner(2009), 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 Princeton UP)。目前,人们对民间的风险投资(VC)是否能够作为资金提供者发挥作用还持有疑问,为了改善在世界上也欠缺光彩的日本创业状况,国家必须实施互补性措施。应以政策为主导,实行下述三项措施:为扶持创业者和新产业创造环境,创造对民间风险投资的需求,以及扩大对民间风险投资的供给。其中人们往往会将目光集中于第三点,即从政治上批准多少拨款,而对于创业和新产业的创造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完善容易创业环境。有许多人指出了利用产官学共同基金(Matching fund)和国外人才等成功事例,但是就笔者所知,至今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分析,今后这个领域的理论性和定量性研究将受到期待。

  考虑到扶持创业和新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重建和搞活现有企业,作为具有速效性的措施是有效的。正如文章开始已经谈及的,由于此次经济危机,虽然运用政策来防止连锁破产这一来自外部的负面经济冲击,能够使人感到实际效果,但是在另一方面,事实上,对于特定的企业接受政府扶持这种稍欠缺透明度的决策过程也感到很不公平。至少为了不使这种政府扶持导致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扭曲,就必须从竞争政策的观点出发,进行事前和事后评估,建立能够把政府的失败抑制在最小限度的体制。此外,包括内需型企业在内,应把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纳入视野来开展事业,并力争使该事业实现高效化和合理化,为此,需要不断积极推进企业之间的合并及合纵连横。对于妨碍行业的集约化和统一化的法律制度,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改。

  世界上没有搞活经济的万金油。无论是创业还是重建企业,都需要考虑到每个具体情况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结构,采取周密的政策措施。为了保证透明性和公开性,在采纳竞争政策的思考方法的同时,从不同于以往的“产业政策”的全新角度,研究如何运用市场竞争的规律进行政府扶持,如何进行事后评估等。要想制定和实施经济危机后的新产业政策,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证上不断充实这种视角的研究。

2010年4月20日

2010年4月20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