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船团方式”的复活?——对1年后的存款限额保护(payoff)全面实施之前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评价

鹤光太郎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距离2005年4月全面实施存款限额保护(payoff)所剩的时间不足一年了。2002年4月开始已经开始实施定期存款、外币存款、可转让存单(CD)的限额担保(本金1000万日元+利息等),明年4月起,其他的活期存款部分也将实行限额担保制度。另一方面,为了保障结算功能的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向存款人提供作为全额担保对象的“结算性存款”账户的新服务。在决定有选择地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2002年12月,笔者已经指出了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相关问题。(日本经济评论No.11,“存款人的银行选择和存款限额保护的方式”(日语))。本文将围绕“结算性存款账户”的引进,就当初的担忧成为事实的这一现状再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问题点

  “结算性存款账户”是指那些能够满足提供结算服务、通知汇款、无息存款等条件的存款账户(往来账户虽然可以满足这些条件,但目前基本上限于资信程度高的法人使用)。“结算性存款账户”存在的问题点是,新引进这一服务的银行将付出巨大的成本。这些成本不仅包括系统引进和客户普及所需要的费用。提供享受全额担保的“结算性存款账户”服务的银行还必须向存款保险机构支付较其他部分担保存款账户更高费率的保险金。由于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这种负担过于沉重,金融审议会也认为要求金融机构履行一律引进义务的做法有欠妥当。

  但是,这种有选择的引进从政策方面来看是一种“自杀行为”(日本经济评论 No.11)。因为那些支付如此高成本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为了在全面实施存款限额保护后继续使存款人保持稳定的心理,反过来说,是这些金融机构诚实地对自身倒闭的高风险提出警示。也就是几乎在向存款人宣告自己是“危险的银行”。相反地,经营良好的银行可以通过不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来宣扬其安全性。

  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引进新账户所花费成本的一部分可能转嫁给存款人(账户维持手续费等)。这样的话,存款人方面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尽可能选择那些经营良好且不会倒闭的银行,即使只能获得部分担保但可获得利息的活期存款。今后如果利率上涨的话,对存款人这种银行选择行为的刺激效果会越来越突出。如此一来,银行方面也对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态度暧昧。在这个意义上,4月20日在全国金融机构中率先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八千代银行可谓是例外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有报道说,“金融厅要求金融机构全面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5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抛开报道的真实性不谈,如果将其与全国银行协会新会长的三井住友银行西川行长在4月就任记者招待会上关于该行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表态结合起来考虑的话,无法抹煞的印象是,尊重金融机构各自的独立性和判断的方式正在向金融行政本来面貌的“护送船团方式”倒退。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据说还在推迟全面实施存款限额保护方面纠缠不清,有猜测认为,金融监管当局希望利用对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行政干预”牵制中小金融机构的上述行为,但如此一来就与有选择引进的最初宗旨大相矛盾了。

  当然,应当从明年4月果断地实行存款限额保护制度,但也应当重新研究矛盾重重的“结算性存款账户”的引进,至少也应当明确这是期限性的措施。即使金融监管当局成功地运用“行政干预”使所有的金融机构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经营良好的银行也不会积极地向存款人推荐需要自己支付高保险费率的“结算性存款账户”。仅凭这些引进所需的巨大成本,这项新制度很容易成为完全的“画饼充饥”。

明年4月开始的存款限额保护全面実施是发挥存款人银行选择和规范机制的绝对条件

  遍观其他各国,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为抑制存款人情绪波动和阻止银行挤兑,政府采取紧急对策对存款实行全额担保的情况并不罕见。但通常在金融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就实行部分担保的方式,像日本这样,对某一类存款永久地实行全额担保措施,甚至对部分银行间结算(称作“特定结算负债”的交易过程中的结算资金)也给予保护的结构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例如,OECD国家的瑞典和芬兰于1992年引进了全额担保方式,并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转而实行部分担保。1998年引进全额担保的韩国于2001年初开始实行部分担保,其后继续保持全额担保的无息结算存款也于2003年末打破了全额担保的做法。目前,除日本以外,OECD国家中唯一保持着全额担保的土耳其也决定从2004年7月开始实行部分担保的做法。

  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当前日本依然游离于世界的广泛认知之外,政策制定仅局限在狭隘的“金融村落”。在思考银行业的治理机制时,世界各国就金融监管当局的规则和监督以及来自于包括存款人在内的市场规范(market discipline)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并且将其纳入新的BIS标准。因此,死守明年4月开始全面实施存款限额保护的防线,是发挥存款人的银行选择和规范机制的绝对条件。在此基础上,金融监管当局应当将引进“结算性存款账户”的判断权下放给各金融机构。对引进该账户持有不利判断的金融机构能否不必阿谀他人而光明正大地公布其主张,自然就成为了日本的银行业能否真正与“护送船团方式”时代告别的“试金石”。

2004年5月25日

2004年5月25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