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由于政治上的分歧,世界各国被分割为三大派别。第一派为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的欧盟各国和日本,第二派是拒绝签订该议定书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第三派为实际上未承担任何义务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对各发达国家独自实施的具体对策及其成果进行评价,民间专家在ISO(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支持下,已经着手制定相关的共同标准。通过这些努力,对京都议定书第2执行阶段之后的理想方式,或许能找到一种答案。
京都议定书的成立和世界的分裂
IPCC(Intergover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2次报告对气候变化的危机发出了警告。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开发会议上,美国、欧盟各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签署批准了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由此该条约生效。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请务必一读)是在涉及具体措施的议定书(2000年前后生效)生效之前的暂定性条约。与气候变化框架条约有关的、已实施的先行项目有京都议定书中的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JI(共同实施)的先行项目AIJ(Activities Implemented Jointly)事业。出乎意料的是,美国是在中南美洲、过渡性经济国家等开展AIJ事业最多的国家,其次依次是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EU以外的发达国家。
在1998年COP-3会议签订京都议定书、2001年COP-7制定Marrakesh Accords(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运用细则、规章、指南集)的过程中,围绕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妥当与否、先进国家有关减排问题的方法论的正确与否(是减少国内排放、还是实行国际排放贸易)等,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同一论点被反复多次提起。最后,在发达国家优先采取国内削减措施、发展中国家不受该协约约束的原则下,谈判达成协议,京都议定书被定位于“任意发达国家所采取的以国内措施为主的削减协约”。
在此,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美国以及其他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其国内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不薄弱,仅仅是因为政治上的分歧而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比如布什政权在2002年2月提出10年之内将GDP平均排放量减少18%的政策,可见这些国家面临着不得不继续维持独自政策的局面。另外,美国已经着手实施的AIJ事业大约有50项,约占整体的50%。尽管不被京都议定书上所承认,但是美国确实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项目(大规模水利发电、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努力本来是应该得到正确评价的。从直接参与谈判的经验分析,EU各国几乎没有开展AIJ事业的实际经验,他们在谈判过程中过分强调环境保护的观念论和主张国内减排的原则论,由此,谈判曾多次出现严重分歧。尽管EU各国拥护京都议定书,但是“过犹不及”,他们的主张成为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宣布退出该议定书的原因之一,可以说EU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导致了世界的分裂。
ISO(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争论以及各发达国家的观点
ISO-TC207(国际标准化机构第207技术委员会)曾制定环境认证标准ISO14000体系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制定UNFCCC/Marrakesh Accords后,根据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的提议,2002年6月,设立了WG5(温室效应气体推算法)。
尽管WG5的性质和本研究所冈松理事长担任副议长的CDM理事会的部分工作完全重复,但是,在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对多数国家的支持下,WG5成立了。不久前在柏林召开的ISO-TC207WG5大会上,通过和各国代表的交流,才弄清了以下内幕。
1) 京都议定书缔约国采取的国内措施
在英国、荷兰、北欧各国(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已经实施以企业为单位的国内措施,包括与地球气候变化有关的税务制度等。英国、丹麦已经开始实施排放权交易选择制等具体的国内措施。但是,各国政府的制度设计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并且有可能缺乏国际协调性。因此,人们已经认识到,有必要通过民间国际组织就相关措施的执行和认证所必需的实务性规定进行协调和完善。
尤其是欧洲各国政府过去制定的一些规定,与跨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商业惯例不一定协调,有的甚至相互矛盾,欧洲产业界对以政府为主导的今后的争论趋向颇为担忧。
2) UNFCCC·京都议定书自身的实质性运用
UNFCCC·京都议定书的运用规章(Marrakesh Accords)是由外交官制定的政治协调备忘录,在实际操作中,民间部门有必要进行相当程度的实务性补充,必须由民间部门决定该怎样解决实务性问题。在欧洲的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中,产业界普遍认为京都议定书的Marrakesh-Accords规定中缺乏实施和认证实际项目所必需的详细规定,而且其投资风险过大。比如,在对实施项目的温室效应气体实行推测时,对可忽视微量排放的标准(de-minimis)、有关推测统计和误差处理方法的相关规定,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些缺陷将成为实际操作中的障碍。
3) 美国及其他拒签京都议定书的UNFCCC缔约国的对应措施
在美国及其他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的UNFCCC缔约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之后,已经开始从独自的角度,摸索其对应措施。有关这些对应措施,必须制定各国达成共识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1992年以来美国民间企业实施了许多温室效应气体减排项目(AIJ事业),在中南美洲和美国国内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但是,在有关京都议定书的一系列辩论中,事实上完全忽视了这些成果。加上美国做出了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政治性决定,所以一些民间人士提出要求,希望在不带政治色彩的新的框架下,重新评价这些先行减排项目的成效。特别是在京都议定书中,森林以外的其它吸收源以及大规模水利发电事实上被列为CDM事业之外。尽管美国的相关产业界就先行减排项目(AIJ事业)的成果以及科学见解进行了大量宣传,但是受EU各国的原理原则论的影响,森林以外的其它吸收源以及大规模水利发电在京都议定书中还是遭到了否定,由此,引起了美国等国家的强烈不满。
ISO(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新走向以及世界重新统一的可能性
目前,ISO-TC207WG5正成为这些问题的“接点”或“旋涡”, 从中可以看出Marrakesh Accords之后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世界趋势缩图。各国民间部门已经认识到有必要从纯粹的技术侧面,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出现分裂的世界进行再次整合,各国代表已经着手相关的协调工作。在前不久召开的柏林会议中,民间部门决定加强协作,为尽快制定超越政治体制的、能够广泛适用的“万能规格”而努力。
ISO-TC207WG5准备就有关京都议定书以及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新倡议等各种体制下实行的削减排放、以及有关吸收源的具体措施的措辞定义、测量方法、认证方法以及程序等进行探讨,并实行规格化。ISO-TC207WG5将为世界各国今后以共同标准、就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减排措施展开辩论,而提供“技术性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有可能成为京都议定书第2执行期间之后相关争论的新的焦点之一。由于庆应义塾大学山口光恒教授及其他人士的努力,日本在ISO-TC207WG5/AHG2(项目推测法)和AHG5(由少数人组成的规格方案制定小组)中获得了干事席位,在相关辩论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在日本,许多人都认为京都议定书是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合理的对策。但是,作为该谈判的参与者,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笔者认为,ISO-TC207WG5的工作具有打破现有分裂状态的可能性。对于这个问题,日本不仅要从政治上进行挑战,而且,还必须争取国内相关人士的协作和支持,以民间为主导,从技术侧面着手,努力使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能够重新取得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