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新是否会剥夺就业机会?

鹤光太郎
研究项目主任、教职研究员

  在考虑日本就业的未来时,与少子老龄化同样重要的视点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自动化、机器人、电脑、人工智能(以下总称为"新机械化")对将来的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商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对新技术会剥夺就业机会的担忧在历史上曾经几度出现过。在工业革命初期,就业受到影响的英国纺织工业劳动者们对机器、工厂进行破坏的卢德运动就是典型一例。

  之后,1930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警告说,在技术革新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省力化发展的速度越快,技术性失业也就越严重。198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也指出,作为生产活动中最重要因素的人的作用就像以往马的作用那样在缩小。

◆◆◆

  但是,回顾过去200年,虽然特定的职业因技术革新被消灭,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收入水平上升,并出现了应对新需求的企业和产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使整体就业增加。新机械化带来的技术性失业的蔓延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这次不同以往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戴维·奥特(David Autor)在2014年的论文里,把哲学家迈克·波兰尼(Michael Polanyi)的"我们所知道的比我们能言传的多"这句话命名为"迈克·波兰尼的潘多拉之盒",把人类与机器的不同作为默会知识给予了关注。

  我们以奥特教授为开端,总结一下迄今为止的研究。把职务(工作)分为"规则和操作程序明确的定型化职务(如现金出纳、单纯制造等)"和"难以明确化、凭默会知识操作的非定型化职务",前者属于中等技能、中等工资的职务,由于容易受到新机械化的影响,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在内,这类工作的比率有所下降。

  进而,把非定型化职务分为知识劳动和体力劳动,非定型化知识劳动(如专业人员等)属于高技能、高工资工作,与此相反的非定型化体力劳动(如清扫等)则属于低技能、低工资工作。在发达国家,两者的比重基本上都有所增加,形成两极分化。根据这类分析,受到新机械化影响的只限于定型化工作。

  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布吕诺尔夫松教授(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高级研究员在2015年的论文中警告说,虽然新机械化在今后10年代替人类的可能性很低,但从长期的技术进步来看,可能会淘汰人类劳动者整体。这是因为技术革新的速度日新月异,机械已经侵蚀到迄今为止只有人类才能做的领域。

  比如,汽车驾驶员作为非定型化体力劳动的典型,虽然在数年前自动驾驶离实用化还很遥远,但美国谷歌正在开发的自动驾驶的精确度令人惊讶。并且充分利用默会知识的类型认识(例如,看照片就能认知那是椅子的判断力)虽然对新机械化来说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领域,但通过训练机器学习丰富的数据,推测默会的规则,预测最好的结果的机械学习功能也在突飞猛进。长期来看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测。

◆◆◆

  另一方面,奥特教授在2015年的论文中,批判媒体及一部分学者过分强调新机械化替代劳动的效果,却轻视了新机械化和劳动之间强有力的互补性提高了生产率、收入和劳动需求的效果。该论文介绍了一些研究结果,例如,美国在银行自动取款机的普及过程中,曾经预测银行窗口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会大幅减少,但实际上在这30年里反而有所增加。虽然现金服务这样的定型化业务有所缩减,但由于IT的发展,与每个顾客建立密切关系成为可能,提供衍生服务(信用卡、贷款、投资)的新业务随之而生。

  国际象棋是人类与机械互补的一个好例子。人类输给超级计算机以后已经很长时间,但战胜最强超级计算机的正是人和电脑组成的团队。

  另外,在美国亚马逊的仓库里,名为Kiva的物流机器人虽然工作很活跃,但并没有完全自动化。Kiva把货架搬运到工作人员身边,在工作人员取出商品后,再把货架送回原来的位置。也就是说,机器人负责移动货架这样的定型工作(设定好的程序),而工作人员则负责拿取商品,整体工序通过软件控制进行分工。

  奥特教授的另一个论点是,职务的两极化并不会永远持续。仔细观察中等技能的职务可以发现,它们也是由几个不同的技能业务组成,而且有很多互补性。比如,要求有一定技术的定型化业务与要求有面对面交流、灵活性、适应性、解决问题等技能的非定型化业务的组合。把这些业务分开,如果只把前者进行机械化,那么效率就会大幅降低,因此很难被新机械化替代。

  这种中等技能的职务有,医疗技术人员、管道工、木工、电工、汽车修理工、调整及决策时必要的流通部门的事务人员等。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哈利·霍尔兹(Harry Holze)在2015年的论文里指出,近年,在中等技能占整体职务的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新中等技能职务的比重反而有所增加(参见下表)。

表:美国中等工资就业人数比重(▲为负数)
2000年13年(00年比)
中等工资就业整体39.1%36.6%(▲2.5%)
传统的中等工资就业24.3%21.0%(▲3.3%)
建筑3.6%2.9%(▲0.7%)
生产6.0%4.5%(▲1.5%)
事务14.7%13.6%(▲1.1%)
新中等工资就业14.8%15.6%(0.8%)
出所:Holzer, H. (2015), "Job Market Polarization and U.S. Worker Skills: A Tale of Two Middles", Brookings Institution Economic Studies
新中等工资就业的例子:
医疗技术人员、拆装·维修·修理技术人员、经营(低端)、服务(高端)

◆◆◆

  那么在将来,为了技术性失业不到处蔓延,我们应做些什么准备呢。奥特教授主张需要对不被技术变化代替、并能产生互补型技能的人才投资。那么应如何培养机器不能完成、但伴随新机械化价值升高的技能呢。埃里克·布吕诺尔夫松教授等指出,想与人交流的欲望让人们产生对人性化要素和技能、也就是愿意对人类所具有的艺术性(演剧、音乐)、身体能力(运动)、体贴(精神治疗)、款待(餐厅)等付出金钱的需求。

  还有一点,就像他们在2014年的著作(《第二次机器时代》)中论述的,应培养能变化自如、融会贯通、突发全新创意和概念的能力。机器虽然可以回答问题,但还不具备提问的能力。"跟着好奇心学习""追问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等,在自由的环境中重视自主学习的蒙台梭利教育法(20世纪初意大利医生首创)在美国培养了很多著名的创业家,给日本教育的应有方式也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5年9月15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5年10月21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