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保纠正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探讨国内版清洁发展机制是当务之急

中村良平
RIETI教职研究员

  众所周知,进入2000年代以来,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内阁府的《各县居民经济计算》等资料,把白天人口的人均总产值标于下图(见图1),横轴表示与基准年(2000年度)平均值的差距,纵轴表示其后五年的变化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收入水平高的地区相对增长,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差距扩大期的地区动向

  总产值和制造业产值的增长最近呈现出很高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爱知、三重、枥木和静冈等县,在制造业中,特别是以向外国出口或向地区外销售电气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为主的产业多设立于此,这些对区推动了当地的经济。2000年代前半期显示出的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是由于这些出口或向地区外销售的产业繁荣,使地区收入进一步增加,与低收入地区的差距更加扩大。

  但是,始于去年秋季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混乱,给实体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日本,运输机械和电气机械等,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的地区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依靠出口或向地区外销售,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经济可能下滑,地区间差距可能转向缩小。不过与此同时,税收将会减少,迄今一直支撑地方经济的国家税收向地方拨款等的财政转移也将不能有多少指望。其结果,以往一直通过非制造业从地区外获取收入的地区,特别是以东京为中心的大城市圈与地方圈的差距有扩大的可能。可以认为,消费者虽然对购买比较高额的耐久消费品持谨慎态度,但服务商品的消费将不会有太大下滑。这是因为,提供这些服务商品的基地是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

  实际上,在2000年占全国26.3%的首都圈人口,在最近的2008年增加到27.4%,在人口方面大城市圈与地方圈的差距也在扩大。这些都给地方城市的自力更生带来了困难,隐藏着向差距扩大的恶性循环发展的危险。

◆◆◆

  迄今为止,作为纠正日本地区间差距的政策,主要是向地方分散工厂和公共投资分配的侧重等。这些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地区经济来说,是他人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外生性"的。

  根据最近的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地区的规模将会变得过大,分散化政策显示出具有一定的意义。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在"知识"尤为重要的社会,仅靠吸引企业来本地,会发生与就业不配套的问题,不能实现企业最佳选址。

  如果把最近的地区间差距扩大视为首都圈与地方圈的差距扩大,分散化政策从效率性的观点来看可能具有意义。但是无论在现实上还是在理论上,企业选址政策显示出具有限度,需要更有效的地区政策。

  具体来讲,对于地区来说,与其采取"外生性"政策,不如采取利用首都圈和地方圈之间的比较优势的"内生性"来纠正差距的政策更有利。作为其政策之一,近年来重视环保的能源政策,最终结果估计可以从内生性上纠正地区差距。这是因为,在环保资源储量方面,地方圈与首都圈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对于削减二氧化碳(CO2)排放这一目标,我想提出以国内版清洁发展机制(CDM)为杠杆的具体方案。

◆◆◆

  地区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地方对大城市圈的比较优势当然是森林资源、水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通过有效利用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就可以缩小与大城市圈的差距。

  例如,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资源。此外还有可以生产利用生物原料的能源的环境。但是,即使想要在地方圈振兴产业,却往往遇到民间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收益性的投资机会也较少。因此,即使从地区外流入资金,也总是得不到充分循环而又流回地区外。这从许多地方圈投资不足的结果造成储蓄过剩的状况也可以明显看出。

  另一方面,在大城市,虽然地区间收支有盈余,而且又有投资机会,但要一边维持企业活动的水平,一边大规模削减企业集群及其业务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并非易事。

  在这种情况下,大城市通过从地方购买排放权,就可以很容易地达到目标。而且地方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背景出售排放权,可以获得资金。这可以说是地方有效利用地区资源,从内生性上纠正差距。

  许多地方现在都有交易入超带来的地区间收支赤字,这些赤字靠公共支出填补。因此为了吸引地区外的资金来本地,需要大城市的民间资金向地方投资,实施全球变暖对策项目。把地方能够吸收的高于规定减排目标的二氧化碳,作为排放权,以环保信贷的方式出售给大城市圈。

  与未实施该项目相比,如果有追加的减排,则对该减排量进一步发行信贷。通过实施该项目得到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权,可以用于大城市实现减排目标,也就是国内版清洁发展机制。通过这个项目,可以使收入从大城市流入地方,同时,大城市可以通过购买排放权维持经济活动水平。

  例如,把中期目标设定为减排20%的二氧化碳,假设通过节能和可再生资源可以实现15%左右,根据实际数据试算,大阪府和兵库县等大城市圈(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为1%左右)即使加上吸收量也只有15%+1%=16%,达不到20%。但是岛根县和高知县(二氧化碳吸收量为15%左右)是15%+15%=30%,高于目标10%,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的结果是,各地区的多余或不足部分可以在地区之间进行交易。

  当然也存在着课题。如何设定排放权信贷的价格,或者是否完全依靠市场机构是一个问题。另外,对于像东京那样应大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地方,一个县无法单独应对。广泛利用中国山区和四国山区等吸收二氧化碳的山林资源就可以发挥作用,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跨越多个县的广泛合作来实施的对策。这个设想还可以作为在行政和财政方面受到高度评价的道州制的优点。为实现这个设想,东京都正在进行宣传。

  这种大城市和地方从"内在性"上纠正差距的状况如图2所示。

通过环境产品交易纠正内生性地区差距示意图

◆◆◆

  重要的是地方得到的资金应在本地区内循环。循环这个词语包括环保方面的资源循环和地区经济的资金循环两个意思,循环意味着不能满足在地区内发生的需求而向本地区外流出。例如,本地区内没有投资对象,或消费向本地区外流出,或中间投入的供给需要求助于本地区外。

  运用本地区资源从地区外获得资金,并能够使该资金在本地区的产业内循环,这才是自力更生的地区经济的应有形态。要实现这种形态,应利用明确记载着环保资财和服务的投入产出表来事先掌握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在地区内外形成了什么样的地区经济的循环结构。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09年11月12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0年3月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