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创新与生产率——为实现战略性运用IT的条件

元桥一之
RIETI教职研究员

  当前,低出生率老龄化日益严重,在思考日本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时,如何提高宏观水平的生产率十分重要。生产率提高的源泉在于企业对新业务的开拓以及商业模式的改革等创新。

  在思考企业层面的创新与生产率的问题时,对利用、活用IT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技术创新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的IT体系中蕴涵着能够使企业层面的生产率飞速提高的潜力。

  但是,与美国相比,日本企业对IT的利用、活用是比较落后的。反过来看,在日本企业中,通过利用、活用IT还有大幅度提高生产率的余地。由于这可以说是不分产业类别及企业规模的问题,所以即使从宏观经济来看,战略性地运用IT也可能具有很大威力。

  根据笔者与哈佛大学乔金森教授所进行的宏观层次上的日美比较分析,90年代以后,美国在IT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全要素生产率也呈现出加速的状况。另一方面日本在IT投资水平上与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生产率的增长率却不如美国。而且,即使在笔者与商务省经济分析中心共同进行的使用企业层次的数据分析也表明,日本企业中IT与生产率的关系存在问题。这是一项根据有没有利用信息网络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的研究,在美国信息网络对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为4.4%,而日本企业得出的结果是2.0%,只有不到美国的一半。

  虽然日本企业中利用、活用IT带来的效果日渐突显出来,但是其带来的影响比美国企业小。那么,这种日美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所导致的呢?

  为了理解这一问题,必须先整理一下日美企业组织之间的差别。首先,一般认为日本企业的决策机制是听取基层意见型,而美国则相反是最高层向下传达型。其次,与之有关的一点是,在日本企业中存在很多职员各自的工作分工与责任关系不很明确的情况。这是由于日本企业中大多具有长期、稳定的雇用关系,作为公司整体,以员工同事互相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另一方面,在美国企业中,职员的流动很快,业务内容及责任分工非常明确,通常是以合同及手册的方式做出明文规定。这样就不难想象,作为提高决策速度及业务效率的工具的IT系统,在美国企业模式中具有更高的宽松性,能够明确地看出其与生产率的关系。

  相反,日本企业占据优势的是,在基层通过全公司共有同样的问题意识,自下而上地孕育出创新。使用IT系统的组织创新经过基层对改善的积累,从全公司来看也能够带来很大的进步。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也往往容易导致对IT的利用、活用停留在各个部门中,而全公司的有效活用却被推迟的状况。根据经济产业省的调查,关于利用、活用IT,在部门内部能够被有效实施却无法在全公司进行最优化实施的企业占半数以上。最近,或许也是为了应对从2008年3月决算期开始引进的日本版SOX法,在上市企业中使IT系统在全公司得到最恰当的应用以及与IT系统相结合的业务改革的动向正在急速取得进展。

  但是,为了重视自下而上的改革并进行高质量的业务改革,就不得不放慢速度。根据企业所处的状况,在某些企业也有必要采取高层主导,在压制公司内部反对意见的基础上断然实行改革的方式。

  这样看来,通过IT来提高生产率的答案不得不说是受到各个企业所处状况的影响。举例来说,在生产技术占据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钢铁及汽车等产业中,可以认为重视来自生产现场的创意钻研,听取基层意见型的方式是有效的。

  但是,基层的创新不是停留在各个部门,而必须在整个公司横向展开。在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创新迅猛的电子领域,就要构筑一个能够迅速并正确地对其他竞争企业的动向及行业结构的变化做出自上而下的经营判断的体系。

  进而言之,在零售业及银行等服务领域中,构筑将重心置于顾客信息及市场营销的体系也可以说非常重要。在电子及服务领域中为了实现IT战略,采取自上而下型比自下而上型更为有效。由此可见,探讨各个企业在整体经营战略中如何利用、活用IT的理想方式,并采取有效的实现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占日本企业多数的中小企业将IT作为竞争战略的工具来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很难为IT战略的构筑及实施投入大量的经营资源。

  但是,正是由于规模小,所以对本公司的业务流程的解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也存在通过引进简单的系统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的例子。

  无论如何,从“提高对现有顾客的回应速度”、“展开新的业务领域”、“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等许多经营课题中选择出重点领域,为了彻底解决这些课题而构筑具有现实性的IT战略是非常重要的。要作为经营战略的一环来重新考虑IT系统的理想方式。这正是通过IT创新来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所在。

2007年4月5日《生产率新闻》

2007年7月5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