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战略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元桥一之
RIETI教职研究员

  虽然在信息网络的普及程度方面日美两国之间并不存在很大差距,但在效益方面却有很大的距离。这是由于日本企业的IT(信息技术)战略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另一个原因则是未进行业务程序及组织的改革。特别应该推进中小企业利用IT,将其与提高生产率联系起来。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率的提高

  日本的经济正在恢复之中,但由于出生率逐年下降,中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测并不乐观。从供给方面来看经济增长率虽然可以分解为劳动及资本等投入量的贡献度与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劳动投入在劳动人口减少的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负值,至于资本也无法期待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是在日本形成“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的大合唱的背景。

  为了从宏观上深化对生产率与IT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我想对技术革新的内容进行一下整理。

  首先是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及产学合作所产生出的技术性革新。作为研究开发的成果而出现的新商品及生产程序的改善与生产率的提高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但是,技术性革新主要出现在制造业企业里,而且通常是以大企业为中心。日本民营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约为12万亿日元,而最大的10个企业的合计额就占到近四成。占据高位的企业名单里有丰田汽车及松下电器产业等与汽车产业及电子产业相关的企业。

  第二种分类是服务革新。虽然与研究开发不同,但像网络银行及供应链系统等在银行及零售业等非制造业中也进行着革新活动。在美国,银行及零售业是提高宏观水平的生产率的主力部门。

  最后一个革新类别是组织革新。在企业经营中,通过有效运用知识管理系统和改革业务,能够提高很多企业的生产率。组织革新是一种横跨各产业的外围广阔的活动,在考虑宏观水平上的生产率问题时非常重要。

  像这样的革新概念包括广泛的活动,但灵活运用IT则与服务革新及组织革新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顺便说一下,前面作为两者的事例所叙述的都是通过有效地灵活运用IT实现的。像这样使用IT的革新对企业提高生产率产生广泛的影响,与宏观生产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日本,非制造业的效率比制造业的低,因此思考活用IT与生产率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构筑日美间差距不大的信息网

  那么在日本,IT投资与宏观水平上的经济增长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笔者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根森所进行的日美比较分析发现,一方面日本经济中IT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却在降低。也就是说,在IT投资比较活跃的企业内部,IT系统的装备率虽然正在提高,但作为其成果的生产率却下降了。这表明,在日本企业活用IT的方法中存在某些问题。

  一方面,在美国,IT资本的贡献很大,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很高。虽然在2001年由于IT泡沫的崩溃,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一度有所回落,但美国生产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这其中,有效地灵活运用IT发挥着重大作用。这种宏观水平上看到的IT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日美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更详细地探明这一点,笔者与美国商务部的经济分析中心共同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使用日本约一万家、美国约两万家大型企业数据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通过灵活运用信息网络,美国的企业实现了更高的生产率。

  在日本企业中,灵活运用信息网络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没有灵活运用的企业相比高2.0%,但在美国该差距则是4.4%,是日本两倍多。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程度在日美两国之间并不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问题还是在于日本企业使用IT的方式上。

  而且,如果更为细致地考察信息网络的内容,可以发现,在日本企业中,企业内部网络对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是2.4%,而企业间网络的促进效果则只有1.0%。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虽然有很多中小企业因交易对方企业的要求而引进新的企业间信息系统,但是并没有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与此相反,在美国企业中,接发订单、生产管理、库存管理等很多企业间网络都有促进生产率的效果。

  日本企业中IT没有得到有效的灵活运用有如下一些理由。第一个是没有随着新信息系统的引进顺利进行企业的业务程序及组织的改革。IT系统虽然是提高生产率所必须的工具,但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那不过只是一个无用的盒子。举例来说,即使引进了供应链系统,但负责接发书面订单的采购部门,如果和迄今为止一样在网上进行业务,就不会有任何变化。

  即使不再需要在生产现场与供应商之间担当中介的采购部门,由于很多企业的生产现场的抵制,使组织改革无法顺利进行。而且,为了成功引进供应链系统,必须重新考虑零件通用化和生产率程序,完成对供应商的整理和集约化这一庞大的工作。只有整个公司统一解决这些课题,引进IT的效果才能够得以实现。

  关于这一点有人指出,日本企业的IT系统分散在各个部门,未进行全公司的最优化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接发订单系统、营业支持系统等,即便每个部门都推进了对IT的灵活运用,但如果全公司不统一,那么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就非常有限。由于日本企业所采用的是将下属意见反映上去的决策机制,自上至下的改革无法取得进展的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迈上新台阶,提高生产率

  关于企业如何利用活用IT,经济产业省提倡分为四个阶段,即“引进IT的阶段”(第一阶段)、“每个部门有效地灵活运用”(第二阶段)、“在全公司有效地灵活运用”(第三阶段)、“包括相关公司在内的最优化”(第四阶段),逐步深化的模式。根据该省的调查,大部分日本企业处于第二阶段。而且根据笔者的推算,企业的IT等级越高,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也越大,可以说在思考IT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时,该阶段论是一个重要的视点。

  最近,为了推进整个公司使用IT的业务革新,设立最高信息责任人(CIO)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在日本,多数情况下CIO并不是董事,或者只是同时兼任其他业务的董事。这或许是由于IT最多不过被认为是提高业务效率的一种手段,而没有被认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武器。

  在美国,有很多企业将IT视为战略投资,用以提高开发新产品的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我们期待日本企业也通过在战略上灵活运用IT,采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动。此外,为了在日本经济中加强IT与生产率的联系,在占经济总量大头的中小企业中促进对IT的利用活用非常重要。

  虽然中小企业投资促进税制等针对IT投资的政策清单已经具备,但是,提高IT利用效率的灵活应对方法尚不完善。充实针对中小企业IT经营的指导和协商窗口,培养顾问型人才等非常重要。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06年11月24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6年12月21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