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笔记

企业丑闻为何接连不断

小林庆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近年来,作为企业追求利润前提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方面的事故、丑闻接连不断。电梯与碎纸机等产品事故、煤气设备问题引发的死亡事故等不绝于耳。

  更为严重的是接二连三地暴露出隐瞒事故及安全对策不完备的伪装问题。2005年发展成重大问题的公寓、酒店抗震强度造假问题,直到今年仍然有新的案例被曝光。继而又发现了原子能发电站长期篡改、隐瞒本来应该上报国家等的数据。

  另外,像不二家公司卫生管理不力的事件,说明在外面看不见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涣散日趋恶化。

  这些事故、伪装、管理不力等企业丑闻,在选择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这些问题成了批判自由主义性质结构改革路线的把柄。批判意见认为,无论什么都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潮流,导致了为了追求利益什么都可能干的企业行为,引发了丑闻。

  然而我们需要冷静地观察发生问题的背景。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始于90年代的长期不景气逼迫企业严格降低成本。据了解,自从90年代以来产业事故的确出现了增加的倾向。由于受到降低成本余波的影响,忽视了安全问题,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如果仅仅是成本问题,只要如今的经济景气状况继续扩大,应该自然而然地消失。但是,企业丑闻不断扩大的原因仅仅归于不景气难以自圆其说。

  从社会方面来看,或许可以说随着日本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使支撑企业生产一线伦理的日本人的传统与文化遭到破坏,整个社会的秩序和道德水平有所下降。

  然而,与其说这是日本固有的问题,不如说这也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共同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丑闻的特征是发生当时没有出现问题、或者隐瞒多年,到了最近才被曝光。

  这与日本特有的变化有什么关联呢?

  如果认为日本式经济体系的变化是在这种企业丑闻的背景下发生的,问题的本质就不难把握。

  在90年代之前的日本式经济体系中,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和终生雇用制度使企业对员工而言就像终生依托的共同体一样。集团内部的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削弱了股东的发言权,与股东的利益相比,企业经营更加注重企业组织的长期发展。

  终生雇用培养了员工对发展中企业的忠诚度,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提高企业的品牌及信誉,员工在行为上处处小心谨慎。

  可以认为,生产一线的员工意识到自己是构成企业这一永存共同体中的一员,这具有提高安全伦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作为副作用,对不利于企业的事情,如果问题不严重就设法隐瞒,这种隐瞒弊病广泛渗透于员工之中。)

  但是,日本式经济体系很可能是只在赶上发达国家之前得以维持的一种特殊体系,一旦经济走向成熟,低增长率定型,曾经作为日本式体系(尤其是终生雇用)前提条件的“企业的持续发展”便不复存在了。

  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方式崩溃,更加强烈地要求企业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谋取利益。终生雇用制度也开始崩溃,对企业已经很难有归属感。员工无法继续保持“为公司的长期发展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一想法。

  随着日本经济走向成熟,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政府放弃改革路线,也无法阻止这种变化的发生。

  在日本式体系日趋崩溃的今天,为了在企业生产一线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与遵守规章制度,需要建立有别于对企业共同体归属感与忠诚的、激发员工工作动机的机制。

  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如果一线技术人员能够拥有身为(跨越企业的)专业人员的自我意识,或许能够提高自豪感,更加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例如在英国,化工等每个技术领域都有职能团体。据说这些团体一方面发挥类似工会的职责,要求企业改善技术人员待遇,另一方面也开展提高专业意识的相互教育活动。

  建立一种体系,使员工拥有自己并非归属于企业共同体、而是独立的专业人员的自我意识,可以说这是对下一个时代的经济体系提出的课题。

禁止一切未经作者及朝日新闻社允许的转载、转发等侵权行为

原载于2007年5月12日《朝日新闻》

2007年12月27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