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徳尓的货币——自由与文明的未来

货币与货币政策

小林庆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货币扭曲了经济

  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教授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与银行挤兑(Bank Run)同类型的机制导致的货币消失,他发表的这一见解似乎正在经济学家之间逐渐得到了支持。不仅卢卡斯先生,加里·戈顿(Gary Gorton)先生等金融经济学的专家也主张,此次金融危机是由与银行挤兑相同的机制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消失的货币,是指经济交易中的交换媒体。正如本连载此前一直论述过的那样,把交换媒体的作用置于中心地位,将货币引进经济模型里的意见,没有成为政策分析的主流。过去十几年来,在确立了货币政策分析主流地位的新凯恩斯学派的框架中,“物价的刚性”基本上是货币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唯一渠道,这一直被作为前提。

  但是,此次金融危机使宏观经济学家再次认识到,不是物价刚性带来的经济动荡增幅,而是作为交换媒体的货币消失可能引起巨大的经济动荡。

  迄今为止,试图把作为交换媒体的货币性质用于政策分析(主要是新古典派)的研究,提出了过于脱离现实世界的政策建议。可以认为,这就是把货币作为交换媒体加以引进的经济理论没有成为政策分析主流的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新古典派的这个政策建议就是“引起通货紧缩是最佳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领域,被称为“弗里德曼准则(Friedman rule)”的著名理论。以货币学派最高权威著称的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经说过:“要想消除货币给市场带来的摩擦,最好的办法就是使货币的回报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回报相同”,弗里德曼准则因此得名。

  弗里德曼的理论如下:由于需要持有货币来作为经济交易的交换媒体,因此会发生经济扭曲,这是由于货币没有利息而发生的。为了进行经济交易而不得不持有货币的人,如果持有债券的话本来可以得到利息,却因持货币而得不到,失去了这部分利益。这种情况导致了经济整体的扭曲。要想消除这种扭曲,只要实施使货币实际上产生利息的政策即可,而降低物价的政策就等同于使货币产生利息的政策。因此,消除作为交换媒体的货币所带来的经济扭曲的最佳货币政策,就是逐渐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物价水平的通货紧缩政策。这就是弗里德曼的逻辑。

弗里德曼准则的难点

  弗里德曼和新古典派经济学设计了没有价格粘性的理想经济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债券等的实际利率是通过经济的生产力和家庭经济的选取,由市场平衡来决定的,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也不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货币的实际利率则与通货紧缩率相同(例如,如果发生了2%的通货紧缩,货币的实际利率也是2%)。因此,可以通过引起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改变货币的实际利率,使其与债券的实际利率一致。弗里德曼的结论是,消除由货币导致的经济扭曲的最佳政策,就是使债券和货币的实际利率相同,也就是制造与债券的实际利率(即使改变货币政策,这个利率也不会改变)相同的通货紧缩率(在这时,债券的名义利率为零)。

  弗里德曼准则,即通货紧缩政策是最佳货币政策这一结论,是非常强有力的结论。除了以价格刚性为理论基础的新凯恩斯学派理论以外,几乎在所有的宏观经济理论上,弗里德曼准则即通货紧缩政策都成为最佳货币政策。例如,无论是把货币作为交换媒体加以引进的现金先行模型(Cash-in-advance model)的新古典派宏观经济模型,还是在下一讲中将要说明的货币信息理论都如此。

  但是,实际上在中央银行关于货币政策的讨论中,弗里德曼准则不会作为认真解决问题的政策而成为议题。道理很简单,在现实世界里,如果中央银行故意采取通货紧缩政策,经济活动就会失速,导致失业率上升。弗里德曼准则称之为最佳政策的论说前提是出于一种假设,即债券和资本的实际利率是平衡形成的结果,实际利率并不因货币政策发生变化。这一假设是不现实的。在现实的世界里,通货紧缩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是实施提高利率的政策,在短期内,也能够使企业和家庭经济所面临的实际利率上升。其结果,会导致生产活动下降,投资和消费也减少,失业率上升。总之,非常遗憾,将弗里德曼准则定位于最佳政策的新古典派的货币理论,难免被批评为“空洞理论”,很难设想在重视现实的中央银行的政策讨论中会得到采纳。

  要想得到货币政策(即名义利率的变动)带来实质利率变动这一结果,假设价格刚性是一个方法,这就是新凯恩斯学派,其理论框架在过去十几年中被用于货币政策的分析研究,确立了其作为政策分析的标准框架的地位。但是,由于雷曼冲击之后的金融危机,显露出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为了避开弗里德曼准则的束缚,把作为交换媒体的货币作用与现实的政策分析相结合,需要开辟另一个方向,不但把作为货币的纸币和硬币等(外部货币),而且把信用货币置于核心地位。

原载于2009年10月26日《周刊金融财政情况》

2010年4月2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