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徳尓的货币——自由与文明的未来

经济学有益吗(二)——卢卡斯的洞察

小林庆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非建设性的二者对立状况

  保罗·克鲁格曼先生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科克瑞恩先生的争论,呈现出非建设性的二者对立状况。克鲁格曼先生的论点是:“现代经济学以市场基本上不会失败为前提,认为经济状况的变化只利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可以补正。然而这是错误的,金融市场是不稳定不可靠的,政府必须通过财政动员进行参与”。对此,科克瑞恩先生反驳说:“(虽然现代经济学没有能够弄清金融危机),但凯恩斯经济学也没有弄清金融危机的原因,没有揭示出财政动员能够解决金融危机。克鲁格曼先生的意见是出于政治动机,想获得国民对财政动员的支持,充满了对经济学家的不正当的中伤”。

  争论的结果,克鲁格曼先生和科克瑞恩先生基本上都没有就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本身进行论述,而似乎是成了一场在过去的“凯恩斯学派对新古典派”的二者对立结构中的争论。这个争论确实很有意思,但是与弄清本次金融危机本身没有关系。

  那么,位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流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看待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性质的呢?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教授于9月18日在首尔大学进行讲演时,论述了对本次金融危机的见解。卢卡斯先生是1970年代实际上埋葬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人物,是被克鲁格曼先生视为敌人,在专栏文章和著作中进行攻击的经济学家。顺便说一句,克鲁格曼先生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业绩很少,是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的专家(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也是在这方面)。并不一定被人们认为是宏观经济学专家的克鲁格曼先生之所以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猛烈攻击,(正如科克瑞恩先生所说)其原因之一也许是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不理解。

  卢卡斯先生的见解完全不是教条主义的,他并不像克鲁格曼先生所描绘的主流派经济学家那样,玩弄“市场总是完美的”,或“金融危机是由于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政策失败”等离开现实的空洞理论,而是向我们展示了充满平衡感觉的见解。

卢卡斯的见解
危机的原因在于“货币消失”

  卢卡斯先生用“货币的消失”这一句话概括了本次金融危机的本质。也就是说,由于与财物交换的媒体(货币)突然消失,导致经济活动受到阻碍,发生了急剧的衰退。其性质与1930年代的大萧条相通。卢卡斯先生指出,在大萧条时期,银行储蓄(即货币)也曾经急剧减少。大萧条时期货币之所以减少,是因发生了为银行挤兑。那时由于没有储蓄保险,存款人害怕银行倒闭,所以争先恐后地取出了存款。其结果,货币(银行储蓄)从整个经济中消失了。

  其后,1934年制定了储蓄保险,进而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将银行与证券公司分离,建立了不允许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金融监管体系。卢卡斯指出,几十年来,这种对银行的监管防止了再次爆发大萧条(即在全国范围发生银行挤兑浪潮)。然而由于近年放松了监管,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的隔离被取消,随着金融工程学的发展,市场环境发生变质,出现了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状况。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有储蓄保险,所以没有出现存款人蜂拥而至取走存款的现象。但是,不受储蓄保险保护的银行短期债务急速缩减,金融机构不能实施短期债务的还旧借新,陷入了资金短缺。不受保护的银行短期债务,实际上与(大萧条时的)存款债务一样,发生了短期债务的“挤兑”。也就是说,在监管之外,不知什么时候自然产生了货币(短期债务),并成为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必不可缺的因素。这种货币由于住房泡沫破灭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所以害怕破产的债权人纷纷撤出。其结果,在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急剧消失了。这就是卢卡斯的见解。

  卢卡斯对美国政府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危机对策也非常灵活地给予了正面评价(按照克鲁格曼先生所描述的,只要是典型的新古典派经济学家,就应该教条地主张反对政府介入)。因为货币消失了,所以要使经济活动复苏,就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的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为补充消失的货币而向经济供给货币的政策,这在发生危机的时候是必要的政策。此外,要达到供给货币这一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基本上没有意义。无论是政府的补助金和公共事业,还是中央银行的贷款,只要是向货币不足的经济供给货币就会产生效果。卢卡斯先生不是一个教条主义的财政政策无效论者,他承认在金融危机时,财政政策具有缓和货币消失的效果。

  卢卡斯先生谦虚地说“不认为自己有新的科学发现”,但无论他怎样说,是他洞察到了由于与银行挤兑相同的机制,作为交换媒体的货币消失了,这就是金融危机的本质。这一洞察与笔者的看法相重合,与本连载所追求的题目相一致。

原载于2009年10月12日《周刊金融财政情况》

2009年3月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