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徳尓的货币——自由与文明的未来

作为自我指涉性循环的泡沫

小林庆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货币的公共性与金融危机

  开始写作本连载的前篇(自由篇)是在2008年4月,半年后发生了使世界经济景观骤变的危机。

  从去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以来,自由的全球市场理念一败涂地,各国经济,不仅金融体系,连产业和就业也在不断加强国家介入的程度。

  去年10月结束的前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论述了自由的市场经济比国家管理的计划经济优越。正当全世界都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介入的时候,却没完没了地论述市场的优越性,看上去令人觉得很不合时宜。实际上,在本篇开始连载时,编辑部也对今后如何展开感到担心。经济形势正在不断急剧变化,我们的讨论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说实话,还处于摸索状态。因此,本篇将会比前一篇出现更多的一边思考一边写作,一边写作一边思考的情况。

  然而另一方面,在此次危机中明显出现的市场经济的问题,是在连载开始时就准备在作为第二部分的本篇进行论述的课题。市场经济体系虽然看起来不需要来自外部的支撑,是自我完成的运动体,但实际上是由公共性存在支撑的。这种公共性存在一旦发生动摇和毁坏,市场经济的作用就极容易崩溃,此次危机就深刻地显示了这种情况。所谓支撑市场体系的公共性存在就是“货币”。而所谓货币,是资财或服务进行交换的中介物(媒体)的总称,可以说是现代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作为交换的媒体发挥功能的不仅是现金,还广泛地包括银行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MMF)等具有结算功能的资产等(即使在制度上没有结算功能,但在事实上具有这种功能的资产也可以称为货币)。在此次危机中发生动摇的是金融机构等创造出的“(信用)货币”,或能够创造信用货币的(对金融机构的)“信赖”本身。

  因此,在本篇中,将以信用货币和信赖、货币的公共性为中心议题。

  在这里,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我想展开下述有些与众不同的论述。即:所谓泡沫,就是房地产或风险较高的证券化商品等“资产”,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发挥“货币”的作用。也就是私人主体发行的资产,作为意外的结果,变成了担负公共资财作用的货币。举例来说,房地产原本应该是以房租收入产生现金流(货币)的手段,但是其本身担负起了货币(交换媒体)的作用。如果大胆一些,也许可以说,所谓泡沫,就是围绕“货币”的存在发生的哥徳尔所说的自我指涉循环。资产价格一开始下跌,在此之前货币化的资产便显露出风险,市场参与者就失去了对这些资产的信赖。其结果,这些资产不能再作为货币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发生了“货币消失”。由于货币消失,实体经济活动立即受到阻碍,生产和就业急速恶化。

  应怎样看待货币的公共性,这一课题对于整理思路制定解决危机的政策非常重要。特别是为了经济复苏是否有必要处理金融部门的不良资产,关于这一点的讨论,似乎在欧美也像过去的日本一样发生了混乱。我们想论述的是这样的问题。

世界经济将长期停滞

  在进入本题之前,我想简洁地考察一下金融危机今后的发展。

  2009年夏季,无论世界经济还是日本经济都显示出若干复苏的征兆,但是这种复苏估计只是暂时的。这是因为住房价格的下跌并没有停止,商业用房地产的价格也从去年初开始连续大幅度下跌。而且,美国还不能下决心实施彻底处理不良资产的政策。虽说健全性审查的资产查核很严格,但是很难说该审查充分考虑到了由于超过两年的长期损失和恐慌而进行的甩卖等的影响。为了防止甩卖,必须使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形成“即使发生甩卖也有充分雄厚的资本”的状态。为此,需要准备相当金额的追加公共资金。但是由于国民对金融机构的强烈反对,美国政府无法准备追加公共资金。这与日本处理住宅金融专业公司后的90年代后半期的情况非常相似。估计今后以住宅价格进一步下跌等为导火索,金融市场再次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很高。应该预计,美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理,今后还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除此之外,美国迄今的消费过剩(以资产泡沫为背景,在家庭收支方面增加借款进行消费)状况,估计将由于此次金融危机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正。如果美国国民根据收入进行消费,美国的内需就会缩小,并且从现在到将来也不会恢复。日本2008年度的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了一半,今后很难设想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世界经济如果得到恢复并持续增长,预计那将是美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等亚洲新兴国家,以及日本和德国等贸易顺差国家以内需为主导实现增长,带动世界经济的结果。要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和中国都需要大幅度改变经济结构,而这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今后衰退将成为通常的状态,在这样的世界经济中,我们迫切需要看清市场经济体系的本质。

原载于2009年8月3日《周刊金融财政情况》

2009年10月1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