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怕政策方向不明,因为这会造成经济动向的不透明度增加。本专栏回顾因政策引起的经济不透明在过去30年间发生的变化,指出最近不透明加剧已经接近政治和经济发生大事件时的高水平。根据报纸文章计算的6月的经济不透明度指数,与1997年的系统性金融危机、1998年的众参两院"扭曲国会"时期、2008年的雷曼危机、以及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发生时的水平相近。根据我们最近的研究结果,这些时期不透明性增加在其后的1年中,导致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动下降1.2%,就业减少了0.1%,其冲击力规模相当于过去20年经济衰退局面下垫底水平的三分之一。
根据报纸刊登的文章把不透明度数值化
无法直接观察因政策引起的经济不透明。因此需要使用间接显示的代理指标计算不透明的程度。
美国芝加哥大学Steven J. Davis教授和斯坦福大学Nicholas Bloom教授等启动的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Project(EPU Project)利用报纸刊登的文章,开发了以逐月或逐日的频度显示经济不透明度的指数(注1)。
之所以采用利用报纸文章的研究方法,是因为他们认为家庭和企业在面对经济高度不透明的状况时,报纸上刊登相关文章的频率也会大幅增加。
他们在《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10家主要报纸刊登的文章中找出包含 "economic"、"economy"、"uncertain"、"uncertainty"以及下述有关政策的词语"congress"、"deficit"、"federal reserve"、"legislation"、"regulation"、"White House"的文章,再根据文章的数量制作了美国从1985年1月以来的逐月指数。
具体做法是,首先用每份报纸一个月刊登的文章总数除以含有上述词语的文章总数,再把得出的比例数据正常化,使数据在198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标准偏差为1。然后计算出经过正常化的10份报纸数值的每月平均。最后对计算出的时序数据进行调整,使数据从198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平均值为100,从而得出指数。
日本指数的遗留问题
在这个研究中,使用与制作美国指数同样的方法,还制作了日本和欧洲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指数,在日本公布了1988年6月至2016年4月的逐月指数。
但是,这些指数中存在着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第1,需要增加报纸种类。他们的指数是根据《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刊登的文章制作的。如果使用更多种报纸,就可以减少各报纸中包含的纷扰对指数产生的影响。
第2,从报社提供的文章数据库抽取有关经济不透明的文章时,需要推敲输入检索窗口的词语。现有的指数"economic"、"economy"的对应日语是"经济", "uncertain"、"uncertainty"的对应日语是"不透明"和"不确定"。但这些词语并不是通过仔细查阅报纸文章挑选出来的,因此有可能没有捕捉到在文章中实际经常使用的词语。
最后第3,需要按照政策领域分别制作指数。例如,关于美国不仅制作了整体指数,而且制作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贸易政策等11个领域的指数。如果能够分别利用各领域的指数,就可以知道在某个时点,因什么样的政策导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调查在各领域之间,不确定性和经济活动的关联性有什么差异。
由EPU Project、IMF亚太局以及RIETI组成的合作研究项目,将这些课题作为研究活动的一环,正在进行深入探讨,大幅度改善现有的指数(注2)。下面汇报一下在整体指数方面迄今得出的暂定结果。
新指数的特征
图1显示了改善后的新指数,数据频率为逐月,标本期间为1987年1月至2016年8月。不过,8月的指数是基于1日至16日的数据。指数的数值越大,不透明度也越高。

新指数根据《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家均由东京总社发行)以及《日本经济新闻》的早报和晚报登载的文章(地方版面除外)中包含"经济"、"景气"、"不透明"、"不安"、"不确实"、"不确定"、以及"税制"、"年度支出"、"政府债务"、"日本银行"、"监管"、"国会"等共计31个与政策相关的词语的文章数量制作(注3)。
这些词语是从1987年1月至2016年3月的《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三家报纸登载的文章、以及与该日文版相同的英文版文章中,经过仔细审阅了大约1300篇文章后挑选出来的。
新指数在政治及经济大事件发生时显示了高数值。
Ⓐ日本金融系统危机
Ⓑ日本执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败北导致众参两院出现扭曲现象、俄罗斯危机
Ⓒ日本银行引进量化宽松政策
Ⓓ雷曼危机
Ⓔ日本执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败北导致"扭曲国会"现象的出现、欧洲债务危机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产生对立
Ⓖ围绕日本社会保障与税制一体化改革相关法案,执政党民主党内出现对立
Ⓗ日本银行引进负利率政策
Ⓘ日本政府决定延缓消费税增税、英国决定退出欧盟
从最近的情况来看,新指数在5月份急剧上升,6月份更达到了逼近1997年金融危机、1998年众参两院扭曲、2008年雷曼危机、以及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发生时的水平。7月份也继续停留在高水平,但8月份下降至2015年底的水平。
图2显示了日美欧的指数,标本期间为1987年1月至2016年7月。美国和欧洲的指数在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袭事件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与此相对照,日本的指数却停留在低水平。

图3显示了为定量性调查因政策导致的经济不透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通过推定逐月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得出的经济活动指数和就业人数的动态学反应,这是新指数发生65点正冲击时的冲量应答函数。65点的规模相当于2011—2012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的高指数水平时期)的平均值与2005—2006年(世界金融危机前的低指数水平时期)的平均值之差。

发生冲击后,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动将长期下降(左图),程度最大的时期是冲击发生后经过10个月时,达到-1.1%。另一方面,就业对冲击的反应长期呈负值,但走向比较平缓(右图)。
在冲击发生后的一年里,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动下降0.8%。据此我们试算了5月到6月的高度不透明性(约100点)在今后一年里对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得出了-1.2%(=-0.8×100/65)的结果,对就业的影响为-0.1%。这些冲击的规模相当于过去20年经济衰退局面下垫底水平的三分之一,不算太大。
* 本文内容属笔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IMF、IMF理事会或管理层以及经济产业研究所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