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振兴地区重任的西条“祭酒节”
10月12日、13日两天,广岛县东广岛市的西条地区举办了每年一度的“祭酒节”(注1)。“祭酒节”是搞活地区的一项宣传活动,继承了传统的地区资源,作为酿酒文化的象征,从1990年开始,每年10月上旬,主办城市倾城动员,实施至今。这里不仅开设了可品尝全国各地大约1000家品牌的地方土特产酒的广场、以及可容纳5000人的酒馆集群,而且还有各酿酒厂举办的宣传活动和抬神轿游行等等,西条地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西条市在这两天里挤满了日本酒迷和全家出行的游客,甚至行走都有困难。据主办单位发布的消息,两天里前来参加活动的人数共计24万人左右,比东广岛市的人口(不到20万人)还多。
为了振兴日本酒的出口
在近十几年中,日本国内酒类整体的消费量基本上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参见下图)。2000年代初期曾经占整个消费量大约一半的啤酒,也在消费量和市场份额两方面都大幅度下降。日本酒(清酒)的消费量也不例外,2011年度的市场份额只有7%左右。关于酒类整体及日本酒消费量减少的原因,可以指出伴随人口减少消费量也减少、消费者的嗜好变化和多样化、各种酒类参与市场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注2)。
另一方面,酒类整体的出口量虽然在2000年代前半期减少,但近年来出现增加的趋势。其中日本酒的出口量,在整个2000年代始终持续增加。这是因为,与全世界的健康取向和日本菜肴的流行同步,适合日本菜肴的日本酒也受到欢迎,日本酒在国外受到高度关注,从而拉动了出口。不过,包括日本酒在内的酒类整体的出口量极少,还不到国内消费总量的1%,还有非常大的扩展出口的余地。
日本政府也把振兴日本酒等的出口作为酷日本和日本复兴战略(注3)的一环,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经济产业省为促进日本产酒类出口而实施的一个项目,是中小企业厅的《支援日本品牌成长事业》(注4)。只依靠中小酿酒企业自己振兴出口自然会有局限性,因此国家的这种支援制度可以发挥作用。
西条地区的日本酒,作为全国第一个“确立西条酒的日本品牌事业”获得了国家支援,并实施了三年。不久前,确定了新标识和口号(“Taste Japan”),用“Saijo Sake”(西条酒的日语发音)的统称正在向全世界展开宣传。得到批准以“Saijo Sake”命名的酒,只有达到“西条产地称呼清酒认证制度”规定的认证标准的名牌。

注2)从消费和出口量的总计中只抽出了啤酒和清酒部分。
旅游和宣传活动的经济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最近关于旅游和宣传活动给地区经济乃至国家GDP带来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Önder et al.(2009)选择土耳其西部港口城市伊兹密尔(Izmir)为例,使用1980-2005年的时序数据,验证了影响国际旅游需求的因素。结果显示,决定旅游需求的是旅游客源国的收入、相对价格(货币汇率)等因素,并不是接待国的经济发展、运输基础设施水平等。因此,政府应在大众旅游之外,发挥接待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特点,采取振兴体验型旅游(注5)的政策。
以往一直认为,发展旅游业有益于国家经济增长。然而有Chang et al.(2010)的研究显示出,根据“旅游特定程度”(旅游经济部门的GDP╱整个国家的GDP)的大小,旅游业的增长未必带来宏观经济增长。这是因为,旅游业越发展,从经济中漏掉的部分可能越大(注6)。
在日本较少的研究中,可以举出斋藤·户田(2004)的研究。他们以世界各国为对象,使用宏观数据,证实了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算了解释接待国旅游收入的供给方模型。其结果,货币汇率、航空运输能力显示出具有非偶然性解释能力。但是在接待国的各种经济变量(资本、劳动等)方面,没有非偶然性解释能力。这与Önder et al.(2009)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酒产地为地区振兴和日本复兴做出的各种努力
酒产地佐贺县鹿岛市利用地区的酿酒厂作为旅游资源,为了吸引国外游客等,策划了“鹿岛酒库旅游”项目。这样的举措不但在全国各地都有实施,而且可以看到利用体验酿酒、地区饮食文化、传统工艺品进行合作,与各种相关行业携手的举措。
此外,为了扩大本地酒的消费量,实施用本地酒干杯的“干杯条例”的地方政府也逐渐增多。东广岛市也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条例。虽然对这种条例褒贬不一,但为了地区振兴,各地区想方设法鼓励消费当地酒的姿态显而易见。
尤其重要的是,在振兴日本酒出口的同时,各地区还应通过参观酒库、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等,向尽量多的人展示作为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酒及酒库的魅力,供人们了解和体验。笔者期待,酒产地的酿酒企业、旅游和工商团体及其他相关行业、行政部门等加强联合协作,致力于搞活地区,并将这种动向扩展至全日本,促进日本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