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地区经济的关键在于日本的隐形冠军

细谷佑二
RIETI顾问研究员

什么是隐形冠军?

  德国的经营学家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于1990年代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在德国国内存在众多的可称为“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s)”的企业。他所说的“隐形冠军”具有共同的特征,即“中小企业或中坚企业,家族经营,不上市,总部设在地方城市,公司历史比较长,在世界利基(NICHE)市场上的份额极高,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来自出口”。在德国全国有500至1000家这种公司,占有德国相当部分的出口额。此外,他在著作中(西蒙(1998))认为,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全世界都可以找到同样的情况。

日本版“隐形冠军”的存在意义

  在日本也有众多被称为制造业全球利基顶级企业的中小企业和中坚企业,相当于“隐形冠军”。例如,总部设在京都的几家计量仪器制造商,虽然现在已经不是“隐形”企业,但以前曾经是典型的“隐形冠军”。他们之所以不把总部设在东京,是因为从早期开始就以全球市场为对象,没有来东京的必要。除这些企业之外,如果把侯补“隐形冠军”、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有很高份额的利基顶级企业也包含在内,那么各地区有众多的代表性企业广泛分布于全国。中小企业厅从2006年开始每年公布《朝气蓬勃的300家产品制造企业》,到今年一共达到1200家企业,其中有相当部分可以认为是“隐形冠军”或侯补“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不仅提供了优质的就业机会,而且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做出了众多贡献。他们研发新产品,担起了创新的重任,为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无论在德国还是在日本,都有很多企业生产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机器,以BtoB(企业对企业)的形式,提供给世界上需求的企业。关于这些企业,雷曼冲击以来把“依靠出口”作为问题的看法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虽然伴随着扩大在国外生产而引起了对国内产业空洞化的忧虑,但这些企业在国内继续保存着一定的生产基础。其结果,这些企业作为继承和发展迄今在日本积累起来的产品制造技术,为将来出现新技术时做好准备,保持着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主体而受到关注。

日本出生、具有必然性的“隐形冠军”

  Audretsch et al.(2008)根据德国的数据在实证分析中指出,当产业的生命周期迎来成熟期时,旨在以产品差异化占据利基市场的中小企业便得到了发展的余地。这些企业的选址存在一定规律,选在能够享受到带来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大城市周围地区,或最繁荣时期已过的产业集聚区及其周围地区。进而该研究还指出,这一理论上的预测与实际上在德国作为“隐形冠军”的众多中小企业和中坚企业位于这种地区的情况一致(细谷(2009))。

  日本到最近为止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集聚地,现在虽然最繁荣时期已过,但是日本列岛各处都有属于迎来成熟期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其中有不少拥有高技术能力、依然朝气蓬勃的企业,正在以第二次创业的形式向利基市场发展。这些企业可以视为“隐形冠军”的预备队。迄今为止,国家通过产业集群相关政策等对这些企业给予了支援,这可以理解为通过产学协作和跨行业协作等网络,提高开拓利基市场的成功概率,不断创造出“隐形冠军”,进而搞活地区经济的政策(细谷(2009))。

需要对日本版“隐形冠军”进行系统调查

  能够成为这种政策支援对象的日本“隐形冠军”的侯补企业,虽然其存在本身得到了广泛的认知,但是还没有尝试对其实际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性的掌握。除了中小企业厅的《朝气蓬勃的300家产品制造企业》对全国的企业进行介绍以外,在各地的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地区也由地方政府或商工会议所等编辑发行了企业名册,但是大多还只限于介绍企业和产品的范围。此外,虽然根据以泛多摩地区等产业集群地区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进行的研究可以作为参考,但是还没有根据客观统一的基准对全国层面的实际状况加以掌握。

  通过掌握实际状况,提炼出“隐形冠军”企业所具有的特征性因素、成功的秘诀和知识经验等,支援机构可以“隐形冠军”的侯补企业为对象,尝试在软件方面充实政策支援的内容。而且可以通过弄清“隐形冠军”企业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挥的作用,来进一步提高经营决策者的自信和精神。进而还可以通过向世界各国传递这种日本企业的实际状况,来期待增加国际交易的机会,并可以开拓向真正的全球顶级利基企业发展的道路。笔者希望今后致力于本研究课题,以便对制定政策规划提出建议。

2009年12月8日
参考文献

2009年12月8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