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全球缝隙首位产品企业”! 朝气蓬勃的中小企业

细谷佑二
顾问研究员
经济产业省地区经济组地区政策研究官

  去年夏季,经济产业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对独立性高、竞争力强、能够提供独自产品或加工服务的产品制造中小企业,即缝隙首位产品型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令人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其中值得一提的新发现是,占回答企业三分之一左右的众多企业属于“前三名全登场企业”群。这个名称源于国家的三项政策措施,这些朝气蓬勃的中小企业不仅全部利用了三项政策,而且无论大学还是客户,凡是能够利用的外部资源都充分利用,可以说达到了贪心的程度。除了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外,值得关注的是,以产业集群计划为中心的国家的促进活动可能对这些企业的产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具有“缝隙首位产品型企业”这一共同特征的优秀中小企业

  详情请参阅工作论文“以全球缝隙首位产品企业为代表的优秀的产品制造中小企业、中坚企业的研究——关于日本产品制造缝隙首位产品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13-J-007)。本调查以2000家缝隙首位产品型企业(NT型企业)为对象进行了调查,从663家企业得到了回答。

  缝隙首位产品型企业的平均员工人数为97人,销售额为23.5亿日元,员工人均销售额为2070万日元。通过对庞大的定量和定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统计上的实证结果,就是这个企业群与一般中小企业明显不同。与产品制造中小企业整体平均相比,规模较大,生产率和利润率等绩效也很出色,是“优秀的中小企业”群。创业年平均为1962年,也包括许多长寿企业。

  以中小企业厅《朝气蓬勃的300家产品制造中小企业》为中心的缝隙首位产品型企业,迄今已成为全国地方政府或商工会议所热心宣传的地方优秀企业,因此,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之处往往受到强调。但是,有热情和能力的这些中小企业,虽然行业、业务、公司历史、规模各不相同,但可以从中观察到若干共同特色。

“全球缝隙首位产品企业”是特别优秀的中小企业

  具备这种缝隙首位产品型企业的典型特征,企业绩效也相对出色的代表就是全球缝隙首位产品企业(GNT企业)(注1),其最大特征是1)确立了“良好口碑”,用户预期该企业会想方设法听取自己的意见,所以会向企业提出需求;2)经过长期努力构建了独自的关系网,在提供解决方案服务时能够得到相关企业或大学的帮助。此外,为了保持高市场份额,全力研发无法模仿的产品、以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为依托,从出口开始做起,顺势向海外发展也是重要的共同特征。

  GNT型企业的平均员工人数为111人,销售额为27.6亿日元,员工人均销售额为2390万日元,指标全部高于NT企业的平均。创业年平均为1959年,公司历史超过50年,比NT企业的平均历史更长。

“前三名全登场企业”是向前看的朝气蓬勃的中小企业

  下面来谈前三名全登场企业,这是笔者创造的词汇,用相扑的“前三名全登场”来比喻国家对中小企业采取的三项政策措施,即采用技术开发补助、取得经营革新支援法的经营革新计划等法律认定、选出“300家朝气蓬勃的产品制造中小企业”。在问卷调查中对是否利用了此三项提出了询问。所谓前三名全登场企业,意为三项政策措施全部利用的企业。

  前三名全登场企业的平均创业年为1961年,比NT型企业平均早一年,但员工人数为88人,销售额为22.1亿日元,员工人均销售额为2010万日元,均低于NT型企业。进而与GNT型企业相比,要年轻且规模小得多。补正异常数值后的利润率也略低于NT型企业,与GNT型企业相比有相当大差距。海外销售额比例不足10%的企业非常多,占74.9%,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也很多。顺便看一下GNT企业,它的海外销售额比例为45.1%。

  但是,在利用国家的技术开发补助方面,利用次数在四次以上的最多选项的比例为40.5%,与GNT企业的40.8%大致相同,作为高利用频度主体引人注目。此外,对于缺乏技术时获取技术的最重要来源这一提问,举出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比例为31.0%,突显比例之高,大大高于NT型企业平均的17.3%。可以说这类企业对产学合作非常热心。与此相比,GNT企业的此项比例仅9.8%,重视企业间合作胜过产学合作的倾向很强。不过,对前三名全登场企业加以详细分析的结果,发现这类企业不仅热心于产学合作,而且对企业间合作的积极性也可与GNT企业匹敌。进而还发现,前三名全登场企业在整体上虽然有许多企业的海外销售额比例较低,但是如果锁定一部分在海外获得发展的企业来看,甚至比GNT企业还热心于在海外设立销售点。

在产业集群计划刺激下觉醒的“前三名全登场企业”

  不仅利用从定义来看属于理所当然的政策措施,而且充分利用所有外部资源,如此热心的前三名全登场企业的令人惊叹的积极性是怎样产生的呢?

  根据问卷调查前实施的采访调查,GNT企业也认真利用补贴等政策措施始于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在2001年开始实施产业集群计划时,作为地方区划机关的经济产业局的工作人员与有关机关的人员一起访问了优秀的中小企业,了解他们对政策的需求,提供公开招募的信息,并根据需要指导如何填写补助申请书等,做了细致的工作。国家开创的这种支援方法,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的继承,正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最初,中小企业也有过很大顾虑,但是现在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对于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作为外部资源之一加以利用已经逐步熟练起来。前三名全登场企业群的形成是近10多年的现象,国家的促进无疑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国家的政策产生了效果。

只靠热情还不足以走上“GNT企业”之路

  在工作论文中,笔者把GNT企业作为成功企业,把前三名全登场企业作为候补成功企业,详细地论述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如果专栏文章需要笔者大胆地陈述个人见解,那么我要说前三名全登场企业走向GNT企业的道路决不平坦。从许多提问项目来看,前三名全登场企业虽然热心利用政策措施,但政策措施带来产品研发等成果的比例低于GNT企业,由此可以推测,政策措施有空转的可能。

  今后在审查发放补助时,有必要认真核实GNT企业的两个特征,即是否紧紧抓住了需求,以及在提供解决方案服务时是否有可靠的合作伙伴。此外,考虑到企业间的合作经验培养了GNT企业,因此有必要构建有大企业参与的企业间合作来带动前三名全登场企业的机制。

  再者,鉴于前三名全登场企业很可能有所谓窝里横的弱点,因此有必要通过向海外推销自家产品的经历来磨练真正的竞争力。为此,笔者认为让他们直接面对海外商品展销市场,与不同对手竞技,切磋修炼才是最见效的方法。

  当事人的努力比什么都重要,希望前三名全登场企业自觉地有意识地向GNT企业看齐并发展。

2013年4月2日
脚注
  1. ^ 1、在问卷调查中对GNT企业的定义如下:“在国内少有竞争对手,拥有多个独家生产的‘缝隙首位产品’,其中至少有一种产品在海外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的NT型企业”。

2013年4月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