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方式改革的遗留问题
提高单位时间生产率

山本勋
教职研究员

  对劳动方式的监管,过严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过松又会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和福利,取得平衡十分重要。此次劳动方式改革是为了适应日本经济面临的环境变化,重新找回平衡,总体方向是强化监管。

  为了适应低生育率和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以及全球化、贫富差距扩大、技术创新等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既保证多元化人才的健康,又能发挥高效的生产率,并能够得到合理评价与待遇的劳动方式,在总体上应给予高度评价。从此次改革还可以找到显示今后劳动市场方向的前景,广泛利用潜在的人力资源,努力提升日本整体的经济基础,而不是仅仅依靠部分劳动者和企业。

◆◆◆

  改革的核心是解决长时间劳动问题。迄今,由于日本的劳动时间上限监管较松,有害健康的长时间劳动和不情愿的长时间劳动泛滥横行。“过劳死”、“名义上的管理职位”、“黑心企业”等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

  在劳动力移动顺畅的劳动市场,劳动者会从劳动方式恶劣的企业流出,所以很难发生上述社会问题。但是,在日本,就业的流动性低,市场监督功能薄弱,所以需要政府介入,要求企业设定劳动时间的上限限制,并对劳动者的健康保障措施负责。在这一点上,此次改革明确强化了附带处罚规定的劳动时间的上限监管,可以说是一大进步。

  根据改革方案,加班的上限时间在业务繁忙期为100小时/月。这一上限换算为周劳动时间为每周工作63小时左右。根据总务省《就业结构基本调查》(2012年),每年工作200天以上的正式员工中,7.3%的人每周工作60-64小时,6.7%的人每周工作65小时以上。这其中包括劳动时间限制对象之外的管理监督人员,简单计算,约有10%的正式员工超过周劳动时间上限,因此改革方案有助于纠正长时间劳动。

  另一方面,改革方案尚有遗留问题存在。首先,针对加班时间上限设定了繁忙期和临时性特殊情况作为例外,但这样一来确定上限的规则十分复杂。例如,对于加班时间上限,有的企业包含假日出勤的劳动时间,有的企业不包含,因此劳动者或第三者难以把握上限,检查是否遵纪守法的功能无从发挥作用。此外,健康保障措施,不应只以年、月为单位,还应该以日、周等较短周期为单位施行。人们期待这次改革能够使设定一定休息时间的“间隔工作制”也得到普及。

  如何改善企业和职场平时的工作方式来提高生产率等问题,由企业和劳动者来决定。这一点可以说是遗留下来的最重要的课题。

◆◆◆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除以总劳动时间得出的“单位时间GDP”在西方七国集团(G7)中排在最后。根据笔者等的研究显示,日本的长时间劳动有不能够带来任何附加值的低效部分。企业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为使劳动者切实感到富裕,即使在加班上限之内,也应该减少低效的长时间劳动,提高生产率。

  但是,低效的长时间劳动,根据职场和企业的特性有各种不同类型,所以政府无法用法制等统一纠正。为此,由企业和劳动者为主导推进切实的劳动方式改革变得重要。需要以强化限制加班上限为契机,对工作的数量和推进方法、裁量权、范围、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等进行慎重的改革,使工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劳动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和职场的改革,努力提高生产率,而纠正长时间劳动则应该是改革的结果。

  如果不改变劳动方式本身,而强行削减劳动时间,就有可能导致工作集中到不受劳动时间限制的管理监督人员身上,带工作回家加班、免费加班增加,或给分包商和相关企业等的工作增加负担,整体上不论是劳动方式还是长时间劳动都没有改变。

  政府为不断促进企业和职场的劳动方式改革和提高生产率,有必要设定提高单位时间生产率的中长期数值目标,要求企业公布劳动时间和劳动方式改革的情况等。

◆◆◆

  将劳动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到适当的高度是提高单位时间生产率的一个方法。日本劳动市场的流动性被认为过低。

  由于在企业内花费时间培养人才这一日本式就业习惯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因此从结果来看,流动性低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由于低生育率老龄化和全球化等大环境的变化,以往的低流动性对企业来说有可能已经不是最佳选择。

  早稻田大学教授黑田祥子与笔者使用经济产业研究所的研究课题组对2000家企业实施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日本许多企业处于就业流动性过低的状态。我们将其他因素在统计上设定为不变,推算了显示企业就业流动性的指标(离职率和中途转职超过率)与企业业绩(利润率)的关系,结果如下示概念图。两者的关系呈倒U字型(参照下图)。如果就业的流动性升高,企业业绩也随之提高。但流动性有最佳水准,超过最佳水准则企业业绩恶化。

  根据我们的分析,由于许多企业处在倒U字的最高峰的左侧,提高流动性会使企业业绩得到改善。而且,以企业特性进行分类,发现在日本企业式就业习惯较重的企业群中,就业流动性低于最佳水准,而在可视为黑心企业的企业群中,就业流动性高于最佳水准。

  急剧的就业流动化会带来短期性失业者大量增加的风险,因此需要慎重推进。但是由于环境变化的结果,最佳就业流动性有可能高于企业和劳动者的预想。适度提高就业流动性可以使有能力的人才向生产率高的企业和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流动,促进人力资源的匹配,无论从企业水平还是从产业及宏观水平来看,都有望提高单位时间生产率。

  尤其是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在人才市场充分利用包括女性和老龄人群在内的多种人才时,在一定的流动性中推进人才匹配可以成为有效的手段。如果进一步提高就业的流动性,市场的监督功能就会得到强化,采取低效劳动方式的企业就无法募集到人才,从而可以期待在整个劳动市场随着劳动方式改革的推进,单位时间的生产率得到提高。

  此次劳动方式改革还显示了政府在支持转职和再就职等方面的努力,作为企业劳动方式改革的一环,改变对中途转职人才的活用方式也十分重要。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考虑转职到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生产能力的企业或可以健康地劳动的企业,拓宽职业前景也十分重要。

图:就业的流动性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图:就业的流动性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注)根据就业流动性与利润率之间关系的推算结果制作的概念图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7年5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7年6月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