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亚洲货币单位wide(AMU-wide)数据的目的
亚洲货币单位(AMU)研究项目始于2005年9月,是RIETI与一桥大学COE的合作研究。AMU是由东盟(ASEAN)10国与日本、中国、韩国共计13个国家的货币构成的统一货币篮子。
AMU-wide是加上与亚洲经济关系紧密的3个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计16个国家组成的亚洲货币单位。AMU-wide是以东亚为中心,以更广范围的经济为对象的共同货币篮子,和AMU一起,可以期待作为研究域内经济的指标发挥作用。
AMU-wide与AMU-wide乖离指标的计算,以AMU以及AMU乖离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基准期间设定为以成员国的域内贸易收支总合及成员国的对日贸易收支总合最接近平衡状态的期间。

注:数值全部为笔者计算。贸易数据来源与DOTS(IMF)。
* 有关中国的数据使用了 DOTS的 "China,P.R.: Mainland" 和 "China,P.R.:Hong Kong"两个资料。
**对日贸易收支为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大洋洲15国对日本贸易收支总额。
* 有关中国的数据使用了 DOTS的 "China,P.R.: Mainland" 和 "China,P.R.:Hong Kong"两个资料。
**对日贸易收支为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大洋洲15国对日本贸易收支总额。
表1显示了从1990年到2022年亚洲和大洋洲16个国家的贸易收支情况。根据此表可以得知,地区内贸易收支数值最小的是1999年,其次是2000年。另外,这一期间各成员国的对日本贸易收支的数值也不算太大。因此,AMU-wide的基准期间确定为1999年和2000年两年,采用这一期间的平均汇率为基准汇率。
AMU-wide的货币篮子权重根据最近三年期间地区内贸易量所占比例和购买力平价测算出的GDP进行算术平均来计算。现在采用的是从2019年至2022年三年的数据。下表2归纳了各国货币的贸易量所占比例、用购买力平价测算的GDP所占比例、以及根据两者算术平均值计算的所占比例、基准汇率和AMU的权重。

* : 贸易额为DOTS(IMF)中2020年、2021年、2022年换算成美元的平均值。
**: 以购买力平价测算的GDP为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Report》中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平均值。
*** : 基准汇率(美元、欧元/货币)为2000年和2001年对美元和欧元的每日汇率平均值。
**** : AMU-wide所占比例与权重于2025年1月更新。
**: 以购买力平价测算的GDP为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Report》中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平均值。
*** : 基准汇率(美元、欧元/货币)为2000年和2001年对美元和欧元的每日汇率平均值。
**** : AMU-wide所占比例与权重于2025年1月更新。
可以用表2的AMU权重算出如下AMU对美元-欧元的汇率1。

目前公布的AMU-wide乖离指标数据仅限名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