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战略再考 提高服务产业生产率

森川正之
理事·副所长

  随着消费税增税后的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跌至200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提高潜在增长率是日本经济的重要课题。经济对策的作用是在现有潜在增长率下扩大需求,并填补供需差距,很难提高中长期增长率。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增长的空间,就需要有提高供给力的政策。

  在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率。在发达国家,服务产业生产率已经起到决定整个宏观经济成果的作用。有关国际分工体系的研究取得了进展,发现国内的服务业质量及效率对国际竞争力的贡献很大。日本经济虽然以产品制造为依托的贸易立国观念非常强烈,但服务产业占据经济的7成以上,在增长战略中也担任着主要作用。

  要想在众多被提出的增长战略菜单中选择制定有实效性的政策,还需意识到各菜单的定量性经济效果的大小。从这一点来说,服务产业生产率上升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其潜在效应远远超过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扩大女性就业和降低法人税。

  从国际比较数据来看,因为日本的服务产业生产率低,所以需要提高这样的立论并不一定正确。但即便如此,通过提高和新陈代谢来提升整个产业生产率的余地确实还很大。

◆◆◆

  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产业的优质数据有限,并且缺乏实证性证据的积累,但笔者通过使用企业微观数据对服务产业生产率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验证。从中得出的结论是(1)城市集聚(2)需求平均化(3)企业治理(4)新陈代谢——的重要性。不管哪一点都和制造业不同,其背后都存在"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这一固有的特征。

  生产与消费同步的结果是,市场的地理范围被限制,比起以世界市场为对象的制造业,人口及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强有力地限制了服务产业的生产率。原本服务产业具有城市型产业的特性,但实际上,通过计算市区町村的人口密度与面向个人的服务业及零售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服务产业对人口集聚的经济效果远远大于制造业(参照下图)。

图:人口密度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在各市区町村的人口密度变成2倍时TFP能提高多少)
图:人口密度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注)根据笔者所著《服务产业的生产率分析》(日本评论社)中的图表制作

  最近,由于提倡地方创生,改善东京一地集中成为课题。但在总人口减少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维持人口集聚这个"选择和集中"的视点。这时因为,当经济活动密度不断稀薄化时,集聚经济效应的减弱,会成为经济增长下降的原因。

  这一点对简约城市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潜在效果。从制度角度来看,土地利用限制、房地产税制对服务产业的生产率产生影响。并且,完善新的基础设施及修改老朽化基础设施,从维持人口集聚的视点来看必不可缺。

  在最近的地方分散论里,恢复出生率成为重要的政策目的之一。但从政策分摊的基本原则来看,对于通过集聚的经济效应来提高效率和出生率这样不同的政策目标,应分摊不同的政策手段。

  具体来说,在消除阻碍人口移动的因素的同时,支援集聚地的保育及教育服务等是正确的政策组合。也就是说,对于恢复出生率这样的目标,不应采用人口分散这种间接的手段,而应分配给他们改善托儿所、充实公共教育等对出生率起到直接作用的公共政策才是治本方法。

  不管从场所还是从时间上来说,服务的生产与消费都是同步进行的。如果能通过有效利用IT(信息技术)等使需求的变化趋向平均,仅此就能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宾馆客房的入住率,出租车的实际运客率是本行业的代表性经营指标,就证明了平均的重要性。

  相反,与把库存作为缓冲机制来平衡生产的制造业不同,以零售业、饮食·宾馆业为首的服务产业雇用非正式员工的比例较高。根据笔者的分析,需求变化越大的企业,越通过提高雇用非正式员工比例来改善生产率。反过来从需求变化来看,和正式员工相比,雇用非正式员工的调整速度较快。也就是说,在提高生产率和稳定雇用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

  既然无法解决需求变化的问题,就不能把雇用非正式员工作为不好的雇用方式加以限制,只能在允许其存在的基础上,采用支援员工提高技能的政策。通过对非正式员工的教育和训练来提高附加价值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

  在服务产业里,生产率高的企业和生产率低的企业之间差距很大。生产率非常分散意味着通过分析并弄清具有什么特征的服务企业的生产率高,可以提高低效企业的生产率。

  作为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机制,有通过市场竞争的外部规律和通过企业治理的内部规律。

  制造业企业处于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下,这成为改善经营效率的强有力诱因。当然,在服务产业里也存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包括国际竞争在内,因地理位置上的分离,企业间的竞争相对来说较弱。实际上,根据笔者的调查,在服务产业,认为和国际竞争无关的企业是制造业的2倍之多。

  有使用个别企业数据的研究指出,对生产率来说,"经营的质量"很重要,并对政府的增长战略里纳入了企业治理改革给予高度评价。在最近的企业治理改革中,促进增加公司外部董事及女性董事的活动很活跃。

  但是,在欧美的企业治理改革里,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让经营决策者承担过大的风险,与此相比,日本企业的问题在于承担的风险过小,因此制度改革应促进承担风险,以股票购买权为首的业绩联动型报酬就是其中一例。

  产业内生产率差距较大说明优秀企业的创业及市场份额的扩大、低效企业的退出等新陈代谢及创造性的破环对产业整体的生产率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如国外先行研究已经确认的一样,以服务产业参与和退出为主的新陈代谢对提高产业整体的生产率做出的贡献比制造业大。但是,迄今在日本服务产业,新陈代谢的生产率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促进新陈代谢,迄今以支援创业为主实行了各种政策,但改善劳动市场求职方与招聘方搭桥、外形标准税、房地产保有税等还有待解决。

◆◆◆

  综上所述,服务产业的生产率和经济社会的基本构造密不可分。因此,提高生产率的政策,往往伴随着与地区的均衡发展、雇用和经营的稳定等经济增长以外的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

  没有既能提高生产率又不伴随痛苦的魔杖,有实效性的增长战略需要在各经济主体的利害对立之间进行选择。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5年1月22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5年2月26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