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化战略——拘泥于“日本制定标准”毫无意义

江藤学
顾问研究员

  最近,国际标准化成为热门话题,这是件好事。但是,从谈论的内容来看,过于拘泥于把日本的标准向全世界扩展,只讨论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活动的结果。所谓标准化,就是通过消除竞争扩大市场,降低成本,使未标准化的部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重要商业工具。对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只是其中一部分。

  例如,电动汽车(EV)的充电装置,报纸等媒体上的论调往往指责欧美提出SAE联合充电方式对抗日本的CHAdeMO充电方式,阻碍日本的标准化方案。在这件事上,也许确实是日本最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议的。但是,其后欧美和中国提出了其他方式,一般来说,这些方式可以并列作为国际标准获得承认。

◆◆◆

  实际上,过去在市场上应用的技术确实是通过竞争产生了事实上的标准,才确定为国际标准的,所以标准多为单一的。但是,由于把商品投入市场后才竞争事质上的标准会使败方负担过大,因此,从90年代开始,在"把事后标准改为事前标准"的呼吁之下,人们开始摸索投入市场前的标准化。

  然而,在实际投入市场之前展开的标准化活动中,由于处于尚无市场评价的阶段,只凭技术的优劣进行选择十分困难。此外,由于在各种技术中专利相互交错非常复杂,利用专利权阻止其他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趋势也日见明显。结果,逐渐形成了"多标准化"的潮流,不在标准化活动中相互争执,各方提议的技术并存共立,都可以作为国际标准获得承认。

  当然,即使到现在,围绕试验方法等问题,在有些领域也可以将技术集中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但是,在电子产品等高科技领域,产品标准一般为多标准。厂家也一边在论坛(会议)上召集同行,一边在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之前就将产品投入市场。这是因为已经投放市场的技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谈判时很难被否决。

  目前,扩大市场份额与推进国际标准化活动同时并行已经成为商业的常识。尤其在中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往往提出独自的标准,许多情况下,这些标准也会成为国际标准之一。其结果,国际标准化形成之后,市场中仍有3—5种方式并存,相互争夺份额。

  此外,当争抢份额的斗争最终结束,标准是否会统一呢?近来,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在市场进行选择之前,下一项技术已经出现,旧技术被淘汰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为了"向全世界普及日本标准"而耗费大量资源是一种浪费。在中国市场使用中国标准,在欧洲市场使用欧洲标准,通过这样的方法参与市场往往更为有利。

◆◆◆

  其实日本的标准并不少。下图为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使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数据库,对最早提出标准化的国家进行的试验性计数。从中可以发现,日本的提案数量与国家规模完全相应。不过,如前所述,只将日本的技术作为国际标准这一战略已经几乎不可能。只要自己提议的技术作为国际标准之一获得承认,就可以说是成功。

图:各国对IEC、ISO开展标准化活动的提案数量比率
图:各国对IEC、ISO开展标准化活动的提案数量比率

  但是,这一成功还只不过是在国际市场取得胜利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标准化技术并不能成为利润的源泉。标准化是扩大市场、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而市场的扩大是通过大家使用相同技术而感到放心实现的。而且,通过标准化降低了成本的商品和设备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也就是说,所谓标准化就是以牺牲利润来扩大市场和降低成本的活动。

  由于为获取利润的竞争是在尚未标准化的部分展开,因此如果在那里没有购物者所要寻求的价值,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当然,如果有在价格竞争中取胜的自信,将所有的商品都实行标准化,只以低价参与竞争也是一种战略,但是日本企业显然无法以这种战略取胜。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头形状问题也同样对成本产生影响,但并非商务上的致命问题。商务上真正重要的是本企业的电动汽车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魅力,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充电插头形状的成本差决定胜负的竞争,并不能保证利润。例如,"能够从电动汽车获得什么信息?能够向电动汽车传递什么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实现哪些吸引人的服务?"这就是一个新的商务视点。这种崭新的服务会成为电动汽车的魅力所在,提供这一服务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

  正因如此,标准化的参与者并不公开自己要把什么服务商业化,但是,他们会考虑到将来要推广的服务,对通讯方式或规格提出标准化方案,以便能够最有利地提供该服务。

  也就是说,所谓标准化就是参与者为竞争各自的技术力量准备平台的行为。开展标准化活动的聪明做法是在不暴露自己的技术力量的同时,打造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力量的平台。如果自己拥有的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强大力量,则无需选择平台,标准化可以任由其他企业制定。如果可以通过标准化形成廉价而便于使用的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上使用自己的技术发挥魅力就能取胜。实际上,美国苹果公司就是通过这一战略获得了成功,既降低了成本,又打造出了独特魅力。

◆◆◆

  尽早实现标准化并不一定有利。时机十分重要。正是因为标准化是打造技术竞争平台的行为,所以需要事先决定如何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没有事先设定在哪和怎样获取利润的商务模式的标准化,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将来还会阻碍自身的生意。

  由于一旦制定了标准就无法消除,所以需要在认真研究过商务模式的基础上,认清什么是即使牺牲某些利益也要实行的标准化,这是最重要的。最近,象美国杜邦公司的氟树脂化工"特氟龙"、四国毛巾工业组合的"今治毛巾"等把高水平的标准和认证结合起来,打造品牌的趋势逐渐增强。在了解了各个标准所能带来的效果之后,选择正确的时机推进标准化才是有意义的。

  在开展标准化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获得其他公司的信息。将自身的技术变为国际标准当然十分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标准化活动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了解其他企业在新标准的基础上何时何地启动什么业务,并把这些信息应用到本企业的业务之中。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2年7月27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2年9月1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