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政策研讨会

日中经济讨论会2005

会议概要

第2部会“日本的金融危机的分析和对中国的意义”概要

  首先,主持会议的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植村修一就会期的宗旨进行了说明。

  经过了纠正美元持续升值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和2年后以稳定美元汇率为目的卢浮宫协议,80年代的日本经济进入了资产价格上升的泡沫经济。进入90年代,情况大变,泡沫崩溃了,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停滞期。进入了景气低迷、物价下落的通货紧缩经济,拥有不良债权问题的日本金融系统发生了很大危机。但把目光转向海外可以发现,90年代后半,两个大国完成了高速增长。一是以IT革命为契机持续高增长的美国,另一个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立足于这一世界形势和日本发展过程,探讨对未来中国经济政策运营的含义是本会期内的主题。

  之后,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王京滨先生就日本的80年代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发生及特征、泡沫经济发生的原因、泡沫的害处、泡沫崩溃的影响发表了意见。

  有关泡沫发生的特征,通过与地价上升的过去(6、70年代)案例的比较举出了几个特征:1)商业地价格的上升、2)地价暴涨而形成的地区差别、3)地价的上升主要发生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有关股价上升的特征主要介绍了:1)从85年开始到89年的很短期间,日经平均股票价格指数上升了3倍,TOPIX上升了2至3倍等,短期间的飙升;2)竞争力高的制造业股票价格比服务行业更早时期上升,上升幅度小、下落时期晚、下跌幅度小。

  有关泡沫经济发生的原因,列举了:1)为对应日元升值的低息政策、金融自由化、企业运用投资市场获得资金循环、金融构造的变化;2)日本经济的增长期待的增强;3)包括土地定价不明确、实质土地税率极低、土地资产税收技术化、对土地的短期保有的差异课税等,因土地政策缺乏综合性而导致土地供给障碍和过剩需求的加深。

  列举了4点有关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坏影响:1)资产溢价的利益到不了低所得者那里,2)富人愈富,3)工薪者家庭难以获得住宅,4)外资和新兴企业的业务未得以开展。

  随着1990年大藏省对银行作出限制融资规模的指令,日本的泡沫崩溃了,其影响有:1)企业的过剩设备和过剩雇佣(与现在的中国同样的状况),2)不良债权的大量发生(GDP的10%到17%),3)金融系统的长期不稳定,4)被称作“失去的10年”的长期经济低迷。

  最后,列举了5点这一连串的过程得到的教训:1)不使泡沫发生,2)一旦发生泡沫,要实施有秩序的软着陆,3)政府需认识到泡沫的坏影响,早期采取措施,4)金融政策上不仅注视物价,也要注视资产价格变化的动态,5)注意银行融资的各部门分配。

  接着,经济产业研究所的小林庆一郎研究员概述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一连串的经济动向之后,关于日本的长期不景气,运用景气循环会计( )的手法,就宏观经济的变量带来怎样的影响展开了分析。

  在其分析中,先就1)财政支出变化的效果、2)生产率变化的效果、3)设备投资扭曲的效果、4)劳动投入扭曲的效果,逐个进行了没有其他扭曲的情况下经济将如何运行的模拟。其结果,1)有关财政支出,有扩大景气的效果,2)生产率的变化98年以前有提高经济水平的效果,3)设备投资效果有压低景气的效果,4)劳动投入的扭曲,90年代以后将景气深深地压低了。

  以上的结果证实了,劳动投入的扭曲和生产率的低下是促成萧条的很大原因,没有发现设备投资的扭曲,财政政策的失败未必会使萧条恶化。

  接下来,就劳动投入的扭曲为何扩大的原因列举了以下各点:80年代以后的长期性倾向的可能性、90年代初对土地融资的紧缩、金融紧缩等通货紧缩提高了实际工资、因不良债权的重压和资产价格的下跌而导致的抵押制约的增强、以及由此而来的运转资金筹措困难压缩了雇佣。

  以上面的分析为基础,由日本经验而来的教训有以下3点,迅速处理不良债权(缓行有导致经济停滞的可能性),对抵押制约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少,通过适当的银行限制可以保持经济全体的信用秩序。

注)景气循环会计是一种模拟手法,将经济的扭曲,假想为对劳动和投资等的“税”,由数据推算税的大小,设想在没有“税”的情况下经济绩效会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