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政策研讨会

日中经济讨论会2005

会议概要

开幕辞

  先由主持会议的经济产业研究所田边靖雄副所长对会议宗旨进行说明:在东亚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今后的持续性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性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又需要什么样的日中合作关系?之后,经济产业研究所的吉富胜所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张蕴岭先生各自发表了演讲。

  吉富先生以“东亚共同体的理念和进化以及日中的作用”发表了以下演讲:

■东亚一体化的经济基础——贸易和货币的连接

  作为东亚一体化的经济基础,在贸易方面可以举出下述特征:1)已达55%的区域内贸易比率预计今后还会上升,2)承担中国加工贸易(从东亚洲各国的跨国企业进口高加工度的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向世界输出的三角贸易构造)之一翼的东亚的“世界的工厂化”。在货币方面,97年的金融危机(资本收支危机)后东亚洲各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积蓄。即使因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而导致美元下跌,为了保证世界的工厂的营运,也期待亚洲货币之间的变动保持稳定。在东亚中需要几种主要货币的一揽子汇率(中心比率)和±5%~10%浮动比率的设定,为此需要包括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确立制度基础的政策对话。

■东亚和欧盟的根本性差异

  欧盟每人均收入差距是2倍左右,在东亚高达50倍(日本和缅甸)。在东亚,作为支撑市场制度的法律、政府管理、信息公开等制度基础的成熟度的差距也大。要形成像欧盟一样物资、服务、人员可以自由移动的单一市场、统一货币,亚洲也需要制定折衷政策。从发展模式来看,在东亚,专制国家与经济增长主义相结合,为消灭贫困和形成中间收入阶层做出贡献,使民主的经济基础得以成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和欧洲不同。

■东亚共同体的根本理念应该之于何处?——从进化的观点

  根据东亚和欧盟的根本区别,我认为可以把东亚共同体的形成作为进化的过程来看。这一过程有3个“P”,Prosperity(增长)与Progress(民主化)相连,进而带来Peace(和平)。在东亚,由市场先导的贸易关系而带来的经济一体化的实际状态正在逐步具备,现在谈判中的许多的FTA/EPA的形成,高质量的投资协定极为重要。而且东亚需要新的汇兑制度。进而从个别的FTA向全区域的FTA、关税同盟、单一市场、单一货币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制度基础的改革。从Prosperity(增长)的观点来看,缩短现存的东亚经济差距很费时间,中国达到日本的3分之一花费30年以上,但从此时开始制度基础,政治的成熟度提高了,创造了中间收入阶层、促进了民主化,成为区域内成熟的民主国家,战争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进化论的思考不正是亚洲共同体理念的应有的样子吗?

  接着中国社会课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张蕴岭作了“东亚经济共同体与日中关系”的演讲:

■东亚经济共同体

  这个地域的经济一体化高涨着,有这样两个特征:1)20多年的发展,2)经过3波(受80年代的日元升值影响的日本的亚洲投资,90年代4小的抬头,97-98年的亚洲危机)之后经济关系的紧密度增加了。推进一体化的第一个力量是市场的力量,第2个力量是政府的市场开放机能。欧盟是先创立制度,政府统一了市场规则,在东亚是先让市场机制发展,然后再制度化。有必要发展有东亚特色的一体化。

■FTA

  东亚共同体中心是经济共同体在自由贸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有着包含区域内外的多种方法的混合。为了整合这些方式需要制定规则,也需要加快步伐。为此就需要制定时间表,东亚的FTA从2008年开始,到2020年之前应该实现。应该决定能源等的Early Harvest领域。到2020年也提出了包含APEC的目标,但东亚FTA必须先行。企业有着紧张感,政府没有,也没有关于具体模型的一致意见。

■中日的合作

  中日经济是互补性很高的经济,互补关系今后也将长期持续。中日关系是Win-Win的关系,没有制度性的调整机制是个问题。虽然双方都很积极,但并没有优先处理中日间的问题。必须避免中日关系由“凉快”到“寒冷”到“冻结”的状态。

  最后由会场参加者就有关货币篮子的构成、文化和体育交流的作用、人民币的调整的要素等问题提问、发表评论、展开了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