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 JavaScript on.

大型研讨会

推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国际研讨会

打印版

日本的债务型通货紧缩

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小林庆一郎
(2003/01/15)

2 停滞为什么持续如此之久?——文献概述

  我们对日本经济的观察表明,银行部门的孱弱与90年代宏观经济的持续停滞有某种关联。关于银行的问题是如何导致实际经济活动效率下降的,有这样几种经济理论解释。

2.1 信用不足

  一些学者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中介机能在代理框架中的作用(Diamond [1984], Diamond and Dybvig [1983], Dewatripont and Tirole [1993])。金融困难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效率下降,这常常被人们模式化为银行与债务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代理问题制约了银行对债务人的信用供给,导致经济的资本积累不足。与这种观点相一致的理论还有,金融深化模型(Bernanke and Gertler [1989], Bernanke, Gertler and Gilchrist [1996]), 信用周期理论(Kiyotaki and Moore [1997])以及过度取消赎回权理论(Shleifer and Vishny [1992], Diamond [2000]),所有这些理论都基本上都认为,宏观经济低效之根源在于信用供给不足。这种信用短缺,通过资产价格的下跌(或企业的清算价值),或者那些制约信用供给的银行资本的受损,从最初陷入困境的企业蔓延到其他企业,从而导致所有经济领域内的投资收缩。

  信用理论关注的是信用的事前供给,而贷方与借方之间的代理问题则可能引发事后的低效率,即,累积债务(Myers [1977], Hart [1995], Lang, Ofek and Stulz [1995])。一个企业如果出现超额债务,它就无法筹集到资金去进行新的有效的投资,因为如果现存债务是当务之急,就不会有人向它提供新的资金。因此,累积债务是导致资本输入短缺的另一个因素。(Lamont [1995] 指出,众多企业同时存在累积债务,将导致垄断竞争型经济中的整体需求萎缩)。

2.2 银行宽限

  尽管金融理论强调信用或资金供应不足会导致低效率,但是,日本的经济数据表明,在90年代,至少在1998年以前,整个银行系统的贷款量并没有缩小 (Hoshi [2000])。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低效率可能是由于银行实行宽限贷款(或对坏帐进行展期)所致。几项经验研究表明,日本的银行业在90年代实施了宽限贷款(Sakuragawa [2001], Tsuru [2001], Kobayashi, Saita and Sekine [2002], Sugihara and Fueda [2002])。

  关于银行实行宽限贷款的原因,有这样几种理论解释: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沉淀成本会导致软预算约束(Berglof and Roland [1997], Dewatripont andMaskin [1995]);银行经理人往往对管理者掩盖自己银行的真实的财务状况(Aghion, Bolton and Fries [1998], Mitchell [1998], Sakuragawa [2001]);存款保险制度诱使银行经理们为了复苏而冒险(Tsuru [2001]);银行经理们的有限理性使他们把今日的损失看得比明日的损失要重,因此他们可能愿意采取拖延战略(Hoshi [2000]);如果等待销帐的成本很高,银行可能愿意争取时间(Baba [2001])。上述所有解释都将宽限贷款视为银行在信息有限的环境中的(半)理性行为,而这种行为并不是社会最优的(*7)。

  上述理论解释表明,宽限贷款是通过以下机制导致实际经济领域出现低效率的:当债务企业感到自身处于软预算约束之下,它们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反而会去挥霍资产(Bergloff and Roland [1997], Aghion, Bolton and Fries [1998], Mitchell [1998]);高效率企业无法为自己的业务筹集到资金,因为银行的信贷由于宽限贷款而被锁在低效率企业之中(Bergloff and Roland [1997], Mitchell [1998], Hoshi [2000])。前者基本上是一个微观问题,而后者则被人们视为导致宏观经济停滞的因素。对低效率企业的宽限贷款占用了对高效率企业的资金供应。

  经验分析证实了这一假设。Saita and 关根(2001)通过分析日本银行的“短期观察”季度调查数据发现,在90年代,日本在信贷方面的供求之间的差距加大了。鹤光太郎(2001)and 杉原与笛田(Sugihara and Fueda(2002))分析了各行业的银行贷款情况,他们发现,在90年代,银行对房地产业(Tsuru [2001])和建筑业(Sugihara and Fueda [2002])的宽限贷款,与对制造业的贷款,始终呈现一种负相关性。

2.3 协调失败导致生产效率的低增长

  上述理论解释意味着,日本的宏观经济停滞是由对高效率部门的信贷供应不足造成的,这种信贷不足是由信贷短缺(*8),或者是信贷误置所造成的。有人观察到与此相矛盾的现像,日本的金融机构一直都拥有着巨额闲置资金,在90年代,日本各家银行增持日本政府债券多达两倍以上,从1993年末的28.7万亿日元,增加到2001年末的66.9万亿日元。即使这些银行向那些低效部门发放了宽限贷款,它们仍能力向其他有效率的部门提供信贷。在整个90年代,人们一直都在讨论,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一直较弱,尤其是在制造部门(*9)。这一观察结果表明,没有有效益的借贷机会,这意味着停滞可能别有原因,即,生产效率的增长的下降。林(Hayashi)and Prescott(2002)也认为,日本的停滞肯定是由生产效率的低增长而不是信贷萎缩所导致的。

  在20世纪,有许多国家都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停滞(大萧条)(Kehoe and Prescott [2002], Bergoeing, Kehoe, Kehoe and Soto [2002])。人们认为,持续萧条通常都是与生产效率的下降相关连的。也许,日本生产效率增长的降低是由信贷的误置所引起的,这种信贷误置与宽限信贷有关,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还存在着闲置资金。有种观点认为,低生产效率增长是由于经济行为者之间缺乏协调所致,由于专业化、信息不对称/或者合同不完备,这些行为者的活动有着互补性。Blanchard and Kremer(1997)指出,前苏联国家产值的下降就是由这种协调失败所造成的。他们从经验数据上证实了9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国家的生产链的复杂性与产值成负相关性。

  在美国的大萧条时期,也出现过如同今天日本一样的现像:银行减少未偿贷款,把闲置资金用来购买联邦政府的长期债券,而另一方面,所实行的利率非常之低。

  Bernanke(1983)指出,银行业的恶化通过非金融渠道延长了经济衰退。他认为,大批企业纷纷破产导致信贷调节成本增高,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生产效率的下降。Ohanian(2001)指出,组织资本的减少可能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生产效率在这一段时期内下降了。上述观点表明,严重的协调问题或许降低了生产效率,而协调问题可能是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Kobayashi and Inaba(2002)建立了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那些因银行对坏帐进行展期而生存的资不抵债的企业,通过生产链,导致了企业之间协调的失败(*10)。Kobayashi and Inaba 还提供了经验数据,表明只是在90年代,日本才出现了协调失败。

注:

7.Sugihara and Fueda(2002)对银行的宽延给予了更多的肯定。他们认为90年代日本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是反周期的,它表明,日本的银行没能成功地缓解宏观经济的震荡。在他们看来,如果日本各银行对宏观经济的震荡采取更多的缓解措施,他们的行为可能就具有事先的社会最优性(Allen and Gale[2000]),尽管人们观察的结果似乎表明,这在事后不过是一种拖延而已。

8.Motonishi and Yoshikawa(1999)提供了1997和1998年信贷短缺的数据。Ogawa andKitasaka(2000)分析了1976-95年的数据,他们认为,小型企业的投资依赖于银行贷款,而银行对小型或非制造业企业的贷款取决于房地产抵押。他们的研究结果意味着,在90年代,对小型企业来说,可能出现了信贷不足。

9.Hoshi and Kashyap(1999)认为大型制造企业转向直接金融市场融资是由于对资本市场放松了管制。

10.Cooper and Ejarque(1995)还为美国的大萧条建立了一个模型,在这一模型中,金融中介的战略互补性导致了协调上的失败。但是,在他们的模型中,协调失败是与信贷供应不足相互联系的。

  • 页码 1
  • 2
  • 3
  • 4

返回页首